安倍經濟學透過匯率變化,改善了企業的盈利水準,卻未刺激就業市場,收入預期不振,民眾消費意願低落,對日本經濟不是好消息。
日本企業第三季度盈利,同比增加二四%,其利潤勢頭相當旺盛。但是近年罕見的盈利能力,不是建立在科技創新、市場占有率提高之上,而是主要依靠人力成本削減所達成的。在過去兩個季度,企業盈利平均每季度增加二.八兆日圓,其中一.七兆日圓來自大幅降低人力開支。在第三季度中,日本公司員工人數同比下降三.八%,人力開支下降五%。
戰後嬰兒潮時出生的工人,已屆六十五歲退休年齡,逐步離開就業大軍,工廠的補充比率明顯低過員工流失率。強制離職員工返聘或新聘員工的工資、福利,較之前水準低出一截。企業將部分功能外包給承包公司,而承包公司的薪水與福利較差。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也沒有明顯的改善,這個趨勢在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改變。
企業在聘請、薪酬、福利政策上的改變,為其業績帶來了「人口紅利」,人員開支在企業總支出(包括經營盈利、資本折舊和人員開支)中的比率下降到六六.五%,接近歷史低位。開支下降、盈利上升對公司股東來講,無疑是好事,但是對於日本經濟卻是壞消息,對於安倍經濟學更是最大的障礙。
安倍的革新政策,想要將成果從金融領域延伸到實體經濟,必須改變人們對就業與收入的預期。通縮預期改變民眾的消費行為,推遲甚至打消消費計畫,而此預期的核心,就是收入預期及物價預期。收入預期不振,消費意欲一定低下,缺少銷售市場,企業自然不願投資,從而弱化對勞工的需求,形成惡性循環。
安倍經濟學通過匯率變化,加強了日本企業的出口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的盈利水準,但是至今並未激發就業市場的活力,也沒有促使企業對投資的長期前景變得樂觀,因此收入預期和就業預期,仍然停留在通縮思惟上,消費者收入在經濟中的占比不斷萎縮。
就業與收入,是安倍經濟學各項經濟刺激措施向實體經濟傳導的阻塞點。少了就業與收入,安倍式的復甦不過是建在沙灘上的城堡,缺少持續發展的根基。不過,日本股市對匯率的負相關性,卻十分良好,日圓跌,日本股市照漲。
日圓似乎進入了新的貶值軌跡,它對經濟的刺激效果,應該沒有像對股市的那麼好。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