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 年,中國經濟成長增幅高達1992%,同期間股市漲幅僅155%,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就我的看法,有幾大因素造成這種現象。首先,在這段時間,雖然中國名目GDP有這麼高的增長率,然薪資也每年同步成長一五%至二○%;背後的意義是,受薪階級享受經濟成長果實的比重,高於上市公司的資本家和股東。薪資提升是新興國家經濟成長階段的合理過程,中國也希望藉由拉高民眾薪資水準,轉型為大型的消費性經濟體,以減少對出口和資本支出的依賴。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過度仰賴資本支出;同樣地,這對一個新興國家而言相當合理。然而,資本支出是創造未來所得的支出,並未反映在當前的企業獲利上。甚至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由於中國的大型企業都是國營的,因此很多投資項目可能都存在著因獨占而效率低落的問題。
再者,也是外界一向的懷疑,就是貪汙和假帳問題。國際媒體已有報導,中國政府前領導人的身家都以十億美元起跳計算,比方甫卸任的大管家溫家寶,這樣的人沒有數萬也有好幾千。再把這類數字加總起來,占每年GDP很高的比重。勞工和政府官員分掉經濟大餅後,留給資本家的就所剩無幾了。
如果你以為二十年有一五五%的報酬率也不錯,那麼看看美國標準普爾指數的表現再說。
來看看台灣,剛好介於這兩個極端案例之間。過去二十年來,台灣GDP成長一五二%,但股市增幅卻只有一三九%。對台灣的資本家而言,好消息是,他們享受到台灣經濟成長果實的大部分;壞消息則是,二十年來,每年股價僅成長一.七%;當然,如果把股利發放的部分計入,報酬率應會再高一些。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股票報酬率或許會隨著經濟的成熟而提高;這有可能是經濟體轉向消費導向,投資所占的分量減輕了。不過,這個推論成立的前提是,經濟要有成長。日本的開發程度與美國接近,但是過去二十年來,日本經濟僅成長六.三%,股價指數則下挫了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