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清算機制將在中國選出清算行後建立,這不只讓兩岸的資金流逐漸暢通,更對企業的資金避險、財務投資有正面幫助,牽起兩岸的資金鏈,才能給台商一個安穩的經營環境。
一家採三角貿易模式(總公司在台灣、商品生產地在上海、外銷歐美)的陳姓貿易商就提到,因為外銷歐美,客戶支付的都是美元,但要付給中國當地原物料商卻是人民幣,每次只要碰到美元貶值、卻又要換成人民幣支付給中國原物料商時,匯兌的損失就相當可觀。
以十萬美元兌換人民幣為例,以目前匯率美元兌人民幣為一比六.二三三,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一%,這十萬美元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損失六二三三美元,相當於台幣十八萬元。
降低匯損 免除兌換美元的匯差風險
除了匯損,資金調度更讓台商為難。因為受限於兩岸法規,需要資金時只能向「黑市」交易,這些負責黑市交易的人透過銀樓、甚至一般商店做掩護,推門進去卻能承作一百萬到數億元不等的資金,用他們「特有」的管道,幫台商調資金、做兩岸匯款,過去二十年,曾經是許多台商不可或缺的金流祕密管道。
但未來,在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台商就能以正常金融管道匯款,不怕被黑市吃掉,也能相對降低匯差。
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對一些和中國有進口、出口兩種業務的貿易商來說最受惠,「因為對人民幣準備部位可以大幅拉高,漸漸地大家會習慣用人民幣付款,相對降低美元部位,美元升貶對企業的影響就變小。」
不過,降低匯兌損失對台商來說,只是兩岸貨幣直航的好處之一,對企業來說,最大的好處在於未來財務操作能更加靈活,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各項商品,賺到利差及匯差,也有機會在台灣以較低的成本募到資金。
低利優勢 企業可望以更低成本募資
以國泰人壽為例,國壽積極地用壽險資金投資香港點心債市場,目前投資人民幣計價債券資金超過台幣五百億元,占海外投資四%左右,投資收益在三.五%至四%之間,再加上人民幣緩步升值,匯率、利率都能賺到。
且過去國壽的海外資產部位以美元為最大宗,每次台幣升值、美元貶值時,就嚴厲考驗國壽的避險能力,稍一不小心,匯兌損失就是數百億元起跳。未來,人民幣業務開放之後,可以酌量降低美元資產部位,轉往人民幣,增加資產多元化。
等DBU(外匯指定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後,本土企業便能參與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尤其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將能創造更多的投資收益,對整體股市都會有所助益。
在金管會規畫的兩岸特色金融計畫中,當中有一項就是吸引在中國註冊的台商企業回台第一上市,簡稱為「台灣T股」。銀行業者表示,這些在中國經營有成的企業,一樣需要人民幣資金,未來更長遠的規畫,如果能開放以人民幣直接投資,對引進活水、活絡台股動能,相信有很大幫助。「據了解,政府也有意推動以人民幣計價買T股。」金融業者表示。
此外,目前因台灣的美元放款利率偏低,信用好的客戶不到二%便能借到,許多台商因此回台借美元到中國轉存或投資。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符銘財表示,近五年來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客戶的美元借款持續走高,○七年至今年七月,美元放款從二三九億美元增至六六○億美元,成長三倍以上。
這些美元需求未來是否有可能轉成人民幣?一位銀行主管則表示挑戰較大。不論是香港或台灣OBU,人民幣放款利率皆高達五%,中國境內的放款利率更在七%至一○%之間,因為利率太高,較少人會直接向銀行借人民幣,大都是以發債方式募資。
除非未來台灣真能快速累積人民幣資金規模,讓銀行降低存、放款利率,人民幣的放款業務才有可能趨於熱絡。
因為過去的歷史、政治因素等,台灣和中國的文化、經濟交流,被繁雜的法律條文一條又一條綁住,成為台灣的重重阻礙,尤其是兩岸金錢流通,更讓台商傷透腦筋,而當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完備後,等於牽起兩岸資金斷鏈,對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相信絕對有正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