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投資人可以特別注意的訊號,是美國何時能夠創造出升息的環境,例如房貸繳款的違約率降低、房屋銷售數字回升等,若能延續數月,就可開始轉趨樂觀。
這場超完美風暴是由經濟衰退與通膨高漲所共同組成的,要化解風暴,就得一一搞定經濟衰退問題以及通膨高漲問題。「但是這很難,因為刺激經濟的手段會讓通膨惡化,而要打壓通膨,也會產生打壓經濟的副作用。」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說。兩者之間如何拿捏?沒人知道正確答案,但若回顧歷史經驗,問題倒也有個參考解答。
「一九七九年,美國卡特總統任命保羅.伏爾克(Paul Volker)為聯準會主席,當時,美國通膨率已經攀高到一三%以上,而經濟成長率則從過去兩年的五%左右,掉到二.四%。經濟停滯與通膨高升的情況,和現在頗為類似。」梁國源說。當時,他正在美國念書,親身經歷伏爾克主席拯救經濟的過程。
救經濟或打通膨?伏爾克選擇先把後者一次解決。在他上任前,美國長期處在實質負利率的情況,也就是銀行利率低▲點擊圖片放大於通膨率,資金遠離銀行戶頭,尋找更有利的投資管道,情況和過去幾年相差不多。
伏爾克甫接掌聯準會主席,立即下重手調高利率,到一九八○年,美國聯準會利率已經來到二一.五%的高峰,比台灣的信用卡循環利息還要更高一些。
主席面對的壓力如排山倒海般從四處湧來,當時有一本商業雜誌,內容附上一張伏爾克和聯準會同事的照片海報,上面大剌剌地印著「通緝中(WANTED)」,責罵他們是有所預謀,且是殘殺數百萬家小型企業的冷血殺手。「還有,他每天都會接到一堆信件,拆開來,往往就是只有三個大字││去死吧!」梁國源回憶。
▲點擊圖片放大
收回資金 創造升息環境經濟才有救
就短期來說,伏爾克的確算是自己找罵挨,在高利率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掉入四十年來最嚴重的蕭條情況,八○年,GDP成長率為負○.二%,經濟正式走入衰退。到了八二年,美國失業率攀高到一○.七%水準。不過,那一年美國的通膨率,卻也快速降至四%以下,一度高達兩位數的通膨壓力,真的被打下來了,也為美國接下來的經濟環境奠定穩固基礎。
梁國源分析,如果當年不是伏爾克犧牲短期經濟成長,承擔超大的壓力,一口氣解決了通膨問題,也不會有接下來葛林史班的黃金年代。「除此之外,我也是受惠者之一,當年我在美國,光是靠銀行存款的利息,就賺到了不少錢。」
梁國源的說法,透露了大舉升息對於當前局勢的實際藥效。一場由資金浮濫所引起的泡沫,必須由收回資金的動作來徹底化解,升息的結果,是讓民眾心甘情願地把錢放在銀行戶頭裡,降低投資意願。
「當然,以現在美國岌岌可危的經濟狀況,聯準會的確沒有大舉升息的條件,一升,經濟一定垮!」梁國源認為,現階段投資人可以特別注意的訊號,是美國何時能夠創造出升息的環境,例如房貸繳款的違約率降低、房屋銷售數字回升等,若能延續數月,就可開始轉趨樂觀。
「不過,最終還是要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抗壓力,看他願不願意用一個短期非常難看的經濟數據,來換取未來長期的經濟穩固基礎。」梁國源提出人格特質層面的疑問,令人想到末日博士麥嘉華日前來台時的一段談話:「只要柏南克還沒有辭職,我就沒有看好美國的理由。」看來要熬過經濟低迷,還得再等一等。
專家說法
資金浮濫問題要靠收回資金解決,大舉升息,是對於當前局勢的實際良藥。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