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後,德國總理梅克爾政策大轉向,從支持核電延役到緊急宣布廢核;只有台灣政府最無感,還通過續建核四預算。
福島核災後,德、義、瑞、比四國相繼決定廢核,形成縱貫歐洲的廢核地帶,其他英、美、法雖沒明顯轉向,但三浬島災後三十二年沒建核電的美國,因核電昂貴而放棄新建,第一核電大國的法國也檢討到二○二五年要將核電減半,全球動起來。
只有台灣最無感,同樣在地震帶上,台灣所有核電耐震係數都比福島核一低,核一只有日本平均的一半,政府卻敢說比日本安全十倍的謊言,老朽爐照常運轉,還在六月通過續建核四預算,並打算往後數年繼續砸錢在這個根本無法使用的超級危爐,讓台灣人冒一次就亡國的危險。
德國率先廢核對世界衝擊最大,德國有十七個原子爐,占發電量二三%,與台灣只占一七%(發電力只有一一%)大不同,為何德國做得到呢?
車諾比核災對德國影響很大,原本有反核傳統,一九九八年社會黨與綠黨執政宣布廢核,二○○二年通過到二○二二年全廢法案,但二○○五年基督教民主同盟成為第一黨,風向變了,二○○九年社會黨脫離聯合政府,變成重新評估廢核;二○一○年與基督教民主同盟共組聯合政府的自由民主黨總理梅克爾將廢核延後十四年,廢核鬆動。
人很健忘,精明如德國人也不例外,反核勢力雖大舉反彈,並未成全民運動;但福島核災做了決定性的一擊,梅克爾宣布緊急停止八個老爐時說,「我無法忘記福島核一的情景!這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為保護國民,我只好這麼做!」
她還說:「日本發生的悲劇,無疑是世界的轉機,也是我個人的轉機。日本如此高科技,也無法駕馭核電的危險,我們只好認真面對事實;基於此一認識,我們對核能必須有新的認識與看法;核災一旦發生,時、空導致的後果極其廣大、深刻,遠超過其他的能源!問題不是德國會不會發生地震,而是我們無法相信至今對於風險的評估;沒錯,我去年支持核電延役,但今天為免誤會,我明白表示,『福島改變了我對核電的看法』。」
擁核派對梅克爾貼標籤,說她迎合大眾,因福島災後,八成多德國人支持廢核,但聽了她的演講就可以了解,她大轉向廢核,是出自政治家的良心與對事實的虔誠。
日本擁核者愛說,「你們這些反核的,福島災前不是支持核電嗎?這麼快就見風轉舵呀!」這是知錯能改,遭遇如此大的震撼,絲毫未修改思惟,表示這人已喪失學習能力,梅克爾能拋棄錯誤的過去,才是進步。
德國廢核之路怎麼走過來的呢?二○○二年時,德國總理施羅德說,「電力業界的抗拒實在可怕,他們從沒想做核電以外的生意。」但他表示,「安全必須是為政者最優先的考慮,不管危險概率看起來多低,不能當作沒有,我以我的安全哲學,說服了反對人士。」
台灣比起德國,有更強的太陽能,有更多的海上風力、海流、地熱等遠比德國優厚的自然條件,台灣欠缺的是領導者思考國民生命與安全的態度及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