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是個重要的日子,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四月底宣布將在這天結束QE2(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金融海嘯後,美國大量印鈔帶來什麼實質的效益?當美國決定不再印鈔後,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五月,我們的記者前往美國紐約曼哈頓市中心採訪,走在全世界店面租金最昂貴的第五大道上,不難見到強烈對比的景象:高級精品店林立,但每隔幾條街,卻又可見到不少無家可歸的遊民在路旁乞討。
事實上,美國才公布五月分失業率升至九.一%,且第一季房價指數又創下二○○九年來最大單季跌幅。如此矛盾的現象,讓人不禁懷疑,美國經濟真的開始好轉了嗎?
儘管美國的QE政策屢屢被批評為「撒錢」、「不負責任」,但在QE2即將結束之際,至少從股市的反映可以看出,這個世界是有些擔心的。
為了尋找「後QE時代」全球經濟與投資環境的可能面貌,我們積極約訪二○○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菲爾普斯長期鑽研失業率與通膨的關係,並且對經濟成長的本質具有精闢見解。而這些領域,正是當今世人最為關切的重點課題。
人在北京開會的菲爾普斯,在百忙中抽空與本刊記者暢談經濟前景,而他也具體描繪出未來世界的可能面貌:經濟或許仍會持續復甦,但不太可能回到金融海嘯之前的榮景。
這個「不完全復甦」的觀點,正是我們以(零利多年代)作為本期封面故事的基礎,一個缺乏成長遠景的經濟,如同一檔缺乏成長動能的股票,自然,也就缺乏推動股價再創新高的基本面支撐,預告著全球經濟將進入零利多年代。
《今周刊》同時與中國新華都商學院、政大商學院共同邀請菲爾普斯來台,於六月十四日舉辦「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論壇」,值此世局混沌不明之際,我們期待菲爾普斯能夠一解大家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