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利率佳,遵循良好的貨幣供給原則,流通規模和美元相當;具有準備貨幣的主要特性。
美元是全球準備貨幣,自然大家都很關心美元的走勢。
過去幾個月以來,我們遇到多次全球性的危機,例如中東政治混亂,以及日本的強震。在正常的情況下,當全球爆發危機時,美元通常被視為資金的避險天堂,因此美元理當走強。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元不升反貶,甚至至今仍未改變頹勢。不過,因其準備貨幣的角色,以至許多央行與數以百萬、千萬,甚至億計的個人手中持有的美元資產,每天都在縮水。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應該怪柏南克和他的第二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嗎?
當全球商品價格頻頻上漲之際,連孱弱的歐洲都被迫採取緊縮政策,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卻未對美元造成危機,這讓其他央行總裁又忌妒又羨慕。美國是否濫用了全球賦予它的特權?或者,這只是其他貨幣,特別是人民幣,過去對美元價值低估的結果?
若要討論這個問題,得先了解準備貨幣的歷史。回溯到十八世紀,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商業活動日益熱絡,但英國禁止他們鑄造錢幣或印製鈔票,當地居民只好轉而使用西班牙銀幣。他們透過出口魚乾和鯨魚油至西印度群島,換得西班牙銀幣,用以填補殖民地的經濟所需。當時,西班牙銀幣不僅是準備貨幣,還被廣泛使用。
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初,在墨西哥鑄造的西班牙銀幣也在中國流通,也是主要銀幣之一,直到一八二一年墨西哥脫離西班牙宣布獨立後才終止,西班牙殖民地貨幣也同時終止鑄造。
新墨西哥政府上任後,立即重新鑄造銀幣,並以墨西哥國徽老鷹作為新銀幣的設計,同樣流傳到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當時中國稱此為「鷹元」(Eagle Dollar)。過沒多久,鷹元便取代西班牙殖民地貨幣,成為此後數十年,全球最受歡迎與信賴的交易銀幣。
但是鷹元卻花了超過三十年的時間,才取得中國民眾的信任與認同,繼而在市場流通,直到一八五○年代末期,上海的銀行才正式核准,鷹元取代先前西班牙殖民地貨幣,作為交易、匯率和會計記帳的基礎貨幣。接下來,隨著大英帝國的勢力擴及亞洲,英鎊開始取代鷹元的角色。
過去數百年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準備貨幣也不斷地在改變。經濟發展相對較落後的國家,如墨西哥,當年其貨幣也曾扮演過這麼重要的角色。
準備貨幣的主要特性在於,它是一個管理相對穩定的貨幣,貨幣的價值較具可靠性(或許美元已經快要打破這個原則了),並願意讓貨幣在全球自由流通。就這點來看,人民幣距離準備貨幣還差很遠,倒是歐元似乎更為恰當。歐元利率佳,遵循良好的貨幣供給原則,同時也是開放性貨幣,流通規模和美元相當;因此,我們可以預期,歐元有進一步走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