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計入通膨前的年平均實質經濟成長率接近三%。而在七○、八○及九○年代,每十年的平均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三‧二%、三‧○%及三‧二%。那麼,自二○○○年至○九年間,在消費者透過信用卡借款、房屋所有人把房屋當作ATM(提款機),平均失業率五%,槓桿操作不斷擴大,這十年的平均年複合成長率應該是多少呢?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計入通膨前的年平均實質經濟成長率接近三%。而在七○、八○及九○年代,每十年的平均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三‧二%、三‧○%及三‧二%。那麼,自二○○○年至○九年間,在消費者透過信用卡借款、房屋所有人把房屋當作ATM(提款機),平均失業率五%,槓桿操作不斷擴大,這十年的平均年複合成長率應該是多少呢?
我們有幾個選項,第一個是四%,也是最合乎邏輯的答案。選擇四%的人認為,融資、失業率、槓桿操作等有利因素,帶動經濟成長率超越歷史和近期平均。
此外,有人預期,經過十年由舉債所帶動的強勁經濟成長階段後,自一○年開始的十年,經濟成長率將低於平均值,以消化過去幾十年所累積的過剩產能,並修正槓桿操作與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後遺症。
第二個選項是三%,這與大家的認知有些出入。選擇此答案的人相信,這十年與其他時間沒什麼不同,雖然失業率、融資、槓桿操作等要素或許會影響經濟成長,但是過去每一個十年間,也都有其獨特的成長要素。無論如何,過去一百年來,經濟成長率大約都在三%,近幾十年來也是如此。
選三%的人有部分認為,自一○年起的十年,經濟成長率仍為三%;但也有人認為,在近期人口結構、政府政策,及稅制等不利因素下,將導致經濟成長趨緩。
第三個選項是二%,這是正確的答案,不過選擇此答案的人數也最少。令人驚訝的是,二○○○年開始的十年,美國年複合成長率僅有一‧九%。部分經濟學家表示,這是因為這十年來,受到二次景氣衰退夾攻所致;不過也有人將此歸咎於○八年以來的金融海嘯。
可是,當我們扣除○八年的景氣衰退,這十年的前八年,經濟成長率也僅達二‧六%而已;若這十年的平均成長率要達到三%的平均歷史水準,那麼最後兩年每年經濟成長率得達到四‧五%才行──這可是高難度的任務。
現在我們的困擾是,二○○○年起的十年間,平均二%的成長率是否為異常現象?而接下來的十年,是否會回到平均三%的正常軌道?或者剛過去的十年間,出現部分改變,而常態性地拉低經濟成長率?又或者在經濟、金融及政策的各項不利環境下,未來十年成長率將進一步走低。
若以十年平均成長三%計算,投資一美元將變成一‧三四美元;若以二%計,則僅剩一‧二二美元,若以企業獲利來看,約等於減少九‧三%的EPS(每股盈餘)。部分分析師認為,對長達十年的投資而言,對整體報酬率不致造成重大影響。
話雖如此,但長期經濟成長減速所帶來的影響,要比企業獲利減少來得大;此意味著,市場的本益比會向下修正,進而對股市的衝擊也會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