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吃緊的日本,遇上難以估計的天災重創,謝國忠預言,日本央行恐怕被迫印鈔票,影響所及,情勢已經不容小覷的通膨壓力,將有快速惡化的可能,這是今年最須關注的經濟風險。
今年一月初的時候我就曾經說過,二○一一年是屬於「過渡」的一年。過渡,意謂調整,而在調整的過程當中,局勢難免震盪。如今看來,震盪調整的幅度恐怕更加劇烈了。
日本這場災難可以用「史無前例」的巨大來形容,未來會在哪些層面、造成多大多長遠的影響,目前還很難估計;不過,光是眼前可以想見的經濟衝擊,就已非常值得擔憂。
主要的經濟衝擊,在於通膨加劇。
雪上加霜 日本印鈔將導致亞洲貨幣競貶
在阪神大地震時,日本整體的重建經濟成本大約是五千億美元,這次地震的規模比起當年來得大,所以,重建所需必然也在五千億美元以上。而日本財政困難舉世皆知,這個國家已經背負了龐大的政府債務,財政捉襟見肘;在貨幣政策上,實施零利率已超過十年,透過降息釋出流動性的空間也等於零。於是,必須要花大筆鈔票卻又口袋空空,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央銀行開始印鈔票。
三月十四日,日本央行舉行利率決策會議,會中對央行注資銀行的金額從原本的七兆、十二兆,最後加碼到十五兆日圓;為了維持金融流動性,未來日本央行還會不會有更積極的印鈔票、買國債動作,值得關注。
短期看來,日圓匯率在災後呈現升值狀態,但我擔心的是,在央行大量印鈔之下,日圓匯率終會出現貶值走勢。一旦日圓劇烈貶值,亞洲國家的貨幣也就面臨升值壓力,情況如同美國聯準會啟動寬鬆貨幣政策後所引發的貨幣戰爭,各國料將開始再一次的被迫加入印鈔行列,藉以壓抑升值。接下來,流動資金滿天飛,情勢已經不容小覷的通膨壓力,恐怕會瞬間惡化。
然而,這還只是從金融面的角度思考,在商品價格上,日本震災對能源價格也有可能帶來推升力道。
勒緊褲帶 減少支出以度難關將影響日本經濟成長
日本有三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核能,在地震、海嘯引發核災,並且導致部分核能電廠停爐之後,對石油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這對於供需情勢正因中東風暴而風聲鶴唳的原油市場來說,無疑又再次挑動了敏感神經,石油價格難保不會再一次的向上墊高。
至於,有人擔心日本重建需求會造成各類商品原物料全面上揚,這方面,我倒是持相對保留的看法。為了重建,日本或許會提高水泥進口,但是對於鋼鐵等基礎金屬來說,需求的刺激程度應該相對有限,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節儉天性。
從阪神大地震的經驗來看,日本人往往會重複利用回收的廢鋼、廢鐵,作為重建所需,因此除了水泥之外,我想在金屬方面的新增需求相對有限。此外,日本人不像美國人,兩天不花錢就受不了,當災難降臨,日本人會全面進入「勒緊褲帶」的狀態,減少消費支出以度難關。當然,這會對日本的經濟成長率造成影響,或許也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一些衝擊。
說到美國人的消費,我想,這仍是二○一一年全球經濟的重要問題。在我看來,美國消費不振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或許不下於日本的災難。去年下半年以來,各界開始對美國改觀,逐漸看好美國經濟即將進入實質的復甦軌道,但我的觀察是,這樣的復甦力道是無以為繼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消費不振。
無論經濟數字如何亮麗,美國畢竟還是處在高失業率、高負債的情況,既然如此,美國既不可能增加稅收解決負債,更不可能大幅減稅;也就是說,這個長期以來仰賴民間消費支撐經濟的國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看不到藉由消費重建經濟活力的可能。
換句話說,美國經濟實際上並不足以帶動全球持續復甦,反而,還會造成發展中國家的更大危機。道理很簡單,美國為了勉強維持經濟復甦力道,必然會持續寬鬆貨幣政策,這又加重了發展中國家的通膨情勢。整體看來,美國、日本兩大經濟體都在印鈔票,物價會不會失控?新興國家能夠承受得住嗎?這是今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
整體來說,美國的慢性病尚未根治,而日本的重傷則又對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急症,在這樣的格局下,二○一一年的全球經濟,恐怕不容過度樂觀。
金融市場短線難免震盪,日本震災對於亞洲國家的經濟衝擊,才正要開始。
(圖片來源/Top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