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及中東的突然動亂,讓急於在外交有所作為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施展的舞台,但卻讓北京政府極為困擾。不論在政治上或在經濟利益上,北京政府都顯得進退維谷。
自從一月北非突尼西亞爆發群眾運動,阿里總統倉皇下台後,這波北非民主運動如野火燎原般在約旦、埃及等回教國家漫燒。這場民主之火不僅影響全球原油及原物料走勢,更讓中國地位非常尷尬,中國與北非有何關係?為何這次的事件又讓中、美兩國陷入角力?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在二○○九年十月對北非的突尼西亞做了一篇報導,文章說:「在本.阿里總統的領導下,突尼西亞人民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不料,這位被北京政府稱為「中國人民好朋友」的阿里總統,卻在今年一月被突尼西亞人民突然爆發的示威運動趕下台,結束二十三年的統治,倉皇出走。
突尼西亞突如其來的「茉莉花(國花)革命」引發連鎖效應,阿里政權垮台不到兩周,鄰近的埃及也爆發群眾運動,要求執政三十一年的穆巴拉克下台。
北非及中東的突然動亂,讓急於在外交有所作為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施展的舞台,但卻讓北京政府極為困擾。不論在政治上或在經濟利益上,北京政府都顯得進退維谷。
經濟上,中東與非洲占了中國八三%的石油進口來源,蘇丹更是中國在海外投資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石油產業投資地區;但是中國過去壓寶在具有分配能力的北蘇丹中央政府,結果石油產量占蘇丹八成的南部地區,卻在一月的公投當中決定獨立。
在政治上,突尼西亞、埃及等長年政權倒台的病灶,中國全都有,不論是糧食價格暴漲、貧富差距拉大、政府長期執政、官僚貪腐,乃至觸發暴亂的網路、臉書、推特的快速傳播,在在都可能讓一點星星之火,瞬間成為燎原災難。讓中國在北非民主運動浪潮中保持低調、謹慎。
非洲與中東的老政權向來是北京最佳盟友,中國雖然宣稱採取「現實主義」的外交原則,不干涉別國內政,誰上台掌權就支持誰,但是實際上還是與老政權惺惺相惜。例如穆巴拉克就曾經八度訪問中國,見過從鄧小平以下的每一位總書記,胡錦濤上任之初也曾經親訪埃及;如今,一連串意外的動亂,卻讓北京政府多年的布局亂了套,既不能公開支持友好的舊政權,又摸不到新政權的戰略方向,同時還怕中東的群眾民主運動藉著網路燒回北京,在動亂的第一時間,被美國與歐洲國家搶走了主動權。
中國與美國的G2角力,在北非與中東又較量了一次,這次中國謹守老二守則,低頭但求平安度過這次北非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