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中國,整個亞洲國家都被迫不段買進美元,以維繫其既有外匯存底的價值,但這些都是不具生產力的財富,而且每天還在增加當中。
事實上,外匯政策具高度政治敏感性。美國和中國的緊張關係,很大部分來自人民幣兌美元的低估。此外,柏南克去年十一月針對QE2發表的講稿中,有一張外匯存底走勢圖,他表示,台灣外匯存底的累積,部分原因是匯率過低造成的,或許這就是近來台幣強勁走揚的動能。
但對台灣而言,QE2具有雙重毀滅的效果,因為在資本大量流入的同時,出口則因貨幣升值而降低,亞洲多數國家都面臨這種困境。出口下降可能使製造業衰退,但又伴隨著資產價格泡沫化,二十年前日本的噩夢恐將再現。從食物到運輸,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都已大漲,拉高亞洲國家的通膨率。台灣因為貨幣升值,有效避掉最惡劣的通膨壓力,不過,這個壓力卻由資產市場來吸收。
不論從哪方面來看,QE2的下場,都將擴大台灣和亞洲國家的貧富差距。不論是富人受惠於股票和土地價格的上漲,或是窮人承受食用油、糧食和房租的上漲,衝擊層面都很大。
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價格上漲,對有錢人根本沒什麼影響,但對一天生活費一千元的家庭來說,那可就不得了了。貧富差距的擴大,恐怕預告著政治緊張情勢的升高,受苦的一定是人民。
坦白說,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個國家為什麼需要擁有二.七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我說的正是中國。在QE2下,美元源源不絕地流入中國,中國為了吸納這些資金,被迫累積更多外匯存底。
不止中國,整個亞洲國家都被迫不斷買進美元,以維繫其既有外匯存底的價值;日本的外匯存底逾一兆美元,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和泰國的外匯存底加總,也達一.三兆美元。這些都是不具生產力的財富,而且每天還在增加當中。
如果這些外匯存底能引導至購買消費性商品,美國外貿赤字就不會這麼大,全球經濟會更穩定,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更高。畢竟實質財富並不是以銀行存款來比較,也不是以外匯多寡來衡量,而是以金錢轉換成的商品和服務為依據。
讓貨幣升值的央行,便不需要沖銷干預,外匯也不會進一步成長。貨幣升值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讓大家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購買進口貨,並可減低通膨壓力。此外,還可進一步讓台商以較全球競爭同業為低的價格,進行資本設備的升級。
不過,匯率的調整也要付出代價,出口商的獲利將受到侵蝕。新台幣升值所帶來的衝擊,在未來幾周企業陸續公布去年第四季財報時,將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