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純粹以海岸線的整合,或保護持續增加的海外原物料資源考量,未來中國更進一步拓展海上勢力,硬是可以預期的發展
一九九五至九六年間爆發的台海飛彈危機,或許是中國在亞洲展開海上強權的轉捩點,當時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美軍艦隊距中國沿岸從未如此接近過。不論就軍事或經濟的角度來看,台灣在中國海岸線均處於戰略性與敏感性地位;北京的決策者將台海飛彈危機視為掌控自己海岸線的挑戰,儘管引來美國的強烈反應,但這才是中國引發危機背後的真正目的。
將海上勢力向北延伸超越台灣,就來到了釣魚台列嶼。日前一艘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在釣魚台附近相撞,中國漁船船長遭日方逮捕,日方的反應與當年的美國類似。當然,該事件已被高度政治化,我們不可能確切知道前因後果與真相,但許多觀察家認為,極有可能的情況是,中國漁船刻意撞擊日本巡邏艦,製造成意外事件,藉此公開挑戰日本在釣魚台的主權。這種狀況並不罕見,事實上,日本也曾利用類似手段,以合理化其一九三七年所發動的中日戰爭。而中國將海岸國防線由台灣擴及釣魚台列嶼,也是十分合理的軍事策略。
另一個觀察角度是,中國也在尋求對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確立,為的是釣魚台十二海里內蘊藏的豐富石油,更別提三百海里的專屬經濟海域,也是中國海軍策略轉為激進的理由之一。
中國不斷在全球積極買進天然資源,包括東南亞諸國在內。從歷史觀點來看,東南亞國家對中國並不算友善;例如一九六○年代中期,印尼爆發由政府在背後煽動的屠華事件;馬來西亞向來對中國人極其敵視;別忘了還有一九七九年的中越戰爭。儘管如此,近幾年中國仍積極買進馬來西亞的棕櫚油農場,棕櫚油是全球蔬菜油最大來源;不過,買進如棕櫚油,甚至是石油等商品資源,並不如表面上看來那麼有道理。
一九七三年中東戰爭爆發,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導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當時美國民眾擔心國內石油即將耗盡,加油站內大排長龍。但事實是,當時美國的石油供給充分,阿拉伯人把石油賣給歐洲人,歐洲人再轉賣給美國人。加油站之所以大排長龍,是因為民眾對石油短缺的恐慌,當汽車油箱還七分滿時,便急忙再去加滿油。
重點是,我們根本無須擁有資源,資源供應者會很樂意將產出賣給有錢的買家,至少,我們可以市價向中間商購得所需物資。此外,擁有馬來西亞棕櫚油農場,並不保證馬國政府不會把農場收歸國有,或准許農場產品能夠出口。
因此,這就是中國擴展軍事力量和影響力的其他理由,如果中國船艦停泊在馬來西亞外海,馬國政府若打算將農場收歸國有時,就必須考慮再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