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海洋生物學家還認為海洋足以餵養全球10倍人口;但到了21世紀初,全球漁獲量根據估算,每年約減少50萬公噸之多。
大西洋黑鮪魚是海中游得最快的生物之一,時速可達五十五英里;科學家想更進一步了解黑鮪魚,但卻不如人意;不幸的是,黑鮪游得再快,也免不了受到生存威脅。石油產業有所謂「產油高峰」(peak oil),漁業若也有「漁獲高峰」(peak fish),那麼大西洋黑鮪將成為代表。
大西洋黑鮪曾經是大西洋最常見的漁獲,但這種魚的含血量太高,因此在全球多數地區不太受歡迎。一九六○年代,美國魚市每磅黑鮪才賣幾美分;到了七○年代,日本人把黑鮪做成生魚片,成為日本人為之瘋狂的「TORO」;沒多久,這股風潮又傳回美國。很快地,賣一尾黑鮪可讓一個家庭吃用一年。今年初,一尾五百磅重的大西洋黑鮪,在東京築地魚市每磅售價高達三四○美元。
很快地,大型黑鮪先被捕光,現在連小的也不易見到,養殖(ranching)一度被視為解決之道,但這也有問題,因黑鮪活不到產卵期,就沒有足夠魚卵可供養殖。根據調查,過去五十年來,黑鮪存量減少八○%;更驚人的是,自一九四○年以來,黑鮪減少九八%。
今年三月,聯合國會議否決了將黑鮪列入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的保護物種提議,這是日本的一大勝利。次月,英國石油公司的外海鑽油平台爆炸,嚴重汙染墨西哥灣,而此處正是我們僅知二個大西洋黑鮪產卵地區之一,更麻煩的是,四月起是黑鮪的產卵期。
大西洋黑鮪的例子不是個案,目前鱈魚數量也變得稀少,接下來是大比目魚、黑線鱈、箭魚及許多其他物種,也都面臨絕種危機。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大型肉食性魚類數量已減少九成。
一九五五年,還有海洋生物學家提出「用之不竭的海洋」論點,認為海洋資源足以餵養全球十倍的人口;但他們不知道,不斷精進的捕魚設備,對魚類所造成的巨大生存威脅。
八○年代末期,全球漁獲量達八五○○萬公噸,這就是所謂的「漁獲高峰」,自此,漁獲量由盛而衰,但卻少有人注意到這個趨勢。過去二十年來,全球漁獲量根據估算,每年約減少五十萬公噸之多。
專家建議,要讓魚源不枯竭的關鍵在於停止捕魚,或禁止部分地區捕魚;比方將一大範圍的海域劃為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簡稱MPA,該地區嚴禁大部分的商業活動。
然而,對於我們一般普羅大眾而言,其實也可以為魚類生存盡一分心力,那就是向「TORO」和魚翅說「NO」。下次若有朋友邀請你共進晚餐,你可以告訴他們,你以他們不破壞環境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