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來面對財務危機、北韓的頭疼問題、都助漲中國躥起;中國若開始正面挑戰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台灣可以做些什麼?
二年前在華爾街掀起的金融海嘯,其後遺症恐怕還會延續好多年,而且可能發生在我們意想不到的領域。全球地緣政治力量的平衡也因此受到破壞,儘管現在還不是很明顯。
美國兩位立場相左的政治人物——國會議員Barney Frank和Ron Paul;Frank認為政府應強力干預社會事務,而Paul則主張政府管得越少越好,他甚至呼籲廢除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儘管政治理念南轅北轍,這兩位議員日前各自撰寫一篇社論,卻有相當的共識,兩人都認為,未來十年,美國國防預算應刪減一兆美元,並大幅減少派駐在全球各地的美軍。
Frank表示,如果美國不縮減派駐在全球各地的美軍,那麼美國必須付出的代價,便是縮減國內支出並增稅。他還強調,「我不願見到中國毫無忌憚地處理台灣議題,但一萬五千名海軍陸戰隊員並不會登陸中國領土,與數百萬中國士兵正面交鋒。」
然而,隨著美軍考慮縮減預算的思惟,中國卻朝著反方向前進。要成為海上強權的首要條件,便是擁有海岸線。早在一九○四年,著名的英國地理學家便預言,一旦中國的勢力擴及邊境,將進一步拓展至海上。
為了確保能源、金屬和策略性礦產的需求,中國在海外的行動日益積極,以為十三億人民提高生活水準。但由於工業化與都市化過程疏於控管,讓中國總計消耗全球五分之一的原物料,成為全球最大的鋁、銅、鉛、鎳、鋅、錫和鐵礦砂的消費國。
不過資源豐沛的中亞國家,如哈薩克和阿富汗,因不滿中國強力鎮壓新疆維吾爾族,以致中國在資源取得上較不穩定;這也迫使中國必須向非洲、南美洲和東南亞尋求更多的資源。為了保護這些資源的穩定供應,以及貿易路徑的暢通,中國必須擁有比目前更強大的海上力量。這也是先前中國突然派遣海軍,打擊非洲沿海猖獗的海盜的緣由。
全球強權移轉至中國並不令人驚訝,但整個過程相當緩慢,以致大家都忽略了這個趨勢,而錯失避免或延緩移轉過程的時機。此外,美國近來面對財務危機、好戰的北韓及商品價格飆漲的頭疼問題,也都助漲中國勢力躥起,並削弱美國的影響力。近期美國一筆高達六十四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便是反映美國在這方面的憂慮;預期台灣未來在國防支出的比重仍將上升。同樣地,中國勢力抬頭後,其他國家會產生西瓜效應,因為沒有人想與中國為敵。
不過,中國若開始要正面挑戰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恐怕還要花上好些年的時間;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