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宣布匯率改革,一般解讀,除了人民幣升值啟動之外,也代表中國政府對未來經濟極具信心。
短線多空難測,但在政府對未來「掛保證」,而股市又已大福修正的此時,似乎,該是重返陸股的時候了。
「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有助於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這個說法,像是中國終於願意拾起「經濟轉型」當中最重要、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塊拼圖。衝內需的大戰略,終於輪到匯率政策的搭配登場。
某種程度上,拾起這一塊「匯改拼圖」,等於一舉回答了中國股市投資人近來一連串的疑慮:既然「敢」讓人民幣進入緩升軌道,代表北京政府認定歐洲危機與調薪風潮已不致嚴重衝擊出口;另外,由於貨幣升值有壓抑通膨的效果,原本對中國政府即將祭出緊縮政策的疑慮,也極有可能在此宣布警報解除。
若從去年高點算起,上證指數跌幅已經達到前波漲幅的二分之一,而匯改,則是明確表達出中國政府對未來經濟成長的十足信心。雖然不見得能讓股匯兩市自此一飛衝天,但在此時,的確像是能用「打對折」的價格,布局「中國政府掛保證」的未來成長空間。
事實上,包括有「香港股神」之稱的曹仁超、被喻為「歐洲彼得林區」的安東尼波頓,日前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都已明確表示目前是重返陸股的適當時機;而國內投資人熟悉的上投摩根投資長侯明甫,則從政策面解讀,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干擾股市短線的政策,其實都能符合中國長遠利益,「著眼長線,現在應該要興奮一些!」他說。
「房價跌,房產股不跌」即接近底部 曹仁超:A股止跌,就等一個訊號
大半年來,中國股市「先漲先跌」的特色,投資人算是充分感受到了!自去年八月初見頂起,上證指數從最高的三四七一點,最低跌到二五一一點;高達二八%的跌幅,和總體經濟數據的復甦步調大相逕庭。也難免讓人懷疑,中國股市是否又將領先全球,進入第二輪下挫?
(攝影/劉咸昌)
房市下跌 股市有機會
面對這樣的跌勢,香港《信報》投資專欄作家曹仁超認為,目前投資中國股市的風險不大,因為經過近一年價格修正,下檔空間已經不多了。曹仁超還主張,只要見到「房價跌,房地產股股價不跌」的現象,便是A股底部區域浮現的重要訊號;而這個跡象若在第三季時出現,不失為進場布局的好時機。
「上證會不會跌破二千五百點?」是最近中國股民相當關心的問題。以六月十八日為例,上海A股就下跌至二五一三點,深圳股市更在同一日重挫三.六%,這樣的修正,實在很難讓股民有信心。但是對歐美股市看法保守的曹仁超,反而對A股的發展相對樂觀。「投資股市不可只看走勢變化,也應該關注背後的價值調整。」曹仁超說。
他以香港恆生指數為例分析,前一波修正時,恆生指數在一萬九千點得到支撐,原因是以本益比計算,這個價位的本益比僅約十二倍,相當於近年平均。「上證指數也是如此。」曹仁超指出,上證指數在二千五百點時,本益比約為十八倍,是過去十年來的平均值。
曹仁超認為,當指數回到長期的平均價位,短期內或許還有套牢的風險,例如以技術分析計算,A股這波修正最悲觀的情況可能試探二千三百點;但相對而言,由於回跌至此已接近十年平均本益比,再往下看的空間也相對有限。因此他認為,現階段開始分批買進A股,中長期的獲利機率還是比較高。「我估計上證指數將在二三○○至二五○○點獲得支撐,時間則約莫落在今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
至於左右中國股市的外在因素,曹仁超認為,北京政府以「新國十條」為首的打房政策,可說是力道最大的一項。受到開徵「物業稅」傳言、收緊新增貸款等因素影響,地產、金融產業,是這次跌幅最深的「重災區」;例如中糧地產、保利地產等大型房地產股,自去年七月以來股價都遭到腰斬。一旦北京真的祭出物業稅這記「絕招」,A股會否進一步探底?曹仁超的看法是:「不會!」
「物業稅的殺傷力,已經在這一波下跌提前反映了。」曹仁超解釋,領先利多、利空消息做出反映,向來是股票市場的常態;而且,正式課徵物業稅的機制尚未公開,市場才會不理性賣出地產、金融股。因而他認為,物業稅方案若正式提案,將不至於對股市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五月中國外銷出口年成長率就達四八.五%,說明總體經濟復甦的趨勢相當明確;然而股市欲振乏力,投資人應如何看待這種截然相反的現象?
「投資人要記得,股市和經濟向來是『你追我趕』,罕有同步發展的情況。」曹仁超說,股市的盛衰,通常領先總體經濟三到九個月反映;最好的例子出現在金融海嘯期間,○八年十一月,A股打底完成之後,中國經濟卻要到○九年四月,才出現明確的成長訊號。
GDP放緩代表經濟轉型
曹仁超認為,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分析當前的中國股市。去年第三季,人民銀行開始收縮信貸,令股市反映利空下挫;如果用股市領先最長可達九個月的時間序推算,估計今年上半年底至下半年初,房價就會有明確跌勢出現。
可想而知,房價下跌,人民銀行就無須繼續緊守放款的底線;相對地,股市重新有資金投入,自然會反映經濟基本面、恢復成長。曹仁超預測,「只要看到房價跌,房地產股不跌,就是底部區出現了。」這個訊號發生的時間點,他認為是在今年第三季,值得投資人多加觀察。
另外要注意的是,儘管曹仁超認為經濟成長持續,中國股市有基本條件支撐、不容易再跌;然而他也提醒,從富士康、廣州本田工人運動引發的加薪風潮,除了引起各地工人起而效尤,還有可能成為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放緩的關鍵轉折。
「不過,對於中國而言,人口紅利消失不能說是經濟衰退的開始,更適當的解讀,是經濟轉型的開始。」他認為,中國經濟轉型之後,或許經濟成長率會放緩,但內需股的本益比卻有可能大幅上升。而在今年,正是轉型前後「青黃不接」的過渡期,若以長線觀點,應該趁此機會布局內需相關類股。
■關鍵問題一:房價回跌真能引導股市反攻?
從過去經驗來看,當中國房價呈現溫和成長時,房市炒作空 間有限,資金轉進股市,就能營造有利陸股上攻的環境。而 當房價過熱時,則將造成股市修正。
▲點擊圖片放大
造成短期不安的因素都是長線利多 安東尼波頓:中國正處在經濟成長「甜蜜點」
時間拉回二○○八年十月,當時,全球投資市場仍然籠罩在金融海嘯的沉重低壓,而退休許久、被稱為「歐洲彼得林區」的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卻在此時忽然跳了出來,像是在刻意譁眾取寵一般地高聲喊出:現在就是進場時機!
(攝影/吳東岳)
看好中國內需成長的爆發力
今年二月,安東尼波頓宣布重返股市,但所選擇的新戰場,不是令他成名的英國或歐洲股市,而是決定操盤中國基金。四月,資金規模將近十億美元的新基金正式進場,雖然中國股市並沒有在這裡打住跌勢,但安東尼波頓會不會重演○八年十月的戲碼,又一次抓到相對低點的黃金卡位時機呢?
「沒人知道股市低點會在哪個時候、哪個位置出現,」安東尼波頓說,但他強調,自己看好中國股市是基於一個「十年之久」的長期視野,「大家不妨先冷靜地問問自己,『長期看好中國』這句話到底還對不對?就我來看,雖然去年第四季以來股市的確跌得不輕,但看好中國未來長期的條件或理由,都還是非常清楚地擺在眼前。」
看A股,安東尼波頓先確定了一個事實:長線買進的理由仍然存在。而所謂長線買進的理由,不意外的,他看好中國內需成長的爆發力。「中國的人均GDP已經突破三千美元,這是一個有趣的數字,許多投資界人士會把這個數字稱為『甜蜜點』,代表接下來這個國家的人民收入會進入穩定成長軌道,民間消費則開始加速成長。」
換句話說,從今年第一季以來在中國發生的缺工現象,乃至於近來引發關注的富士康大調薪及各地罷工事件等,某種程度上,都可算是「預期之內的現象」。安東尼波頓表示,儘管短期內這些事件造成了投資市場的不安;但宏觀地看,反而可以這樣解讀,「好的,一切都照著計畫在走,中國人開始愈來愈有錢了。」
不安來自對長線正面的因素
波頓強調,從人均GDP的角度看,中國正在重演台灣與韓國二十年或三十年前的起飛過程,「不同的是,今天是發生在一個人口多達十三億的國家。」
至於另一個讓投資人感到不安的問題——資產價格泡沫,安東尼波頓承認,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的確可能發生。但他也強調,「在我過去三十年的投資經驗中,還沒看到哪個泡沫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就會大到危及整體經濟。」
波頓分析,如果從○八年十一月開始算起,大家口中的中國泡沫,至今也不過只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此外,北京政府不也早就開始有所行動,祭出一連串的打壓手段了嗎?」
整體而言,安東尼波頓對於A股後勢的心態仍然簡單清楚,長線看好的理由是內需成長,而最近造成投資氣氛不安的兩大因素,其實都不必以過度悲觀的利空角度解讀。
調薪風起,是會傷害製造業,但卻完全符合內需發展的軌道;政策作空,是會造成投資意願降低,但這一方面化解了經濟轉型的風險,波頓表示,「另一方面,也讓這個長線看好的股市,有機會回到合理的價格。」
那麼,現在究竟是不是好的進場時點?就像安東尼波頓在○八年十月高聲喊進時,他的理由是市場氣氛極度不安,而現在,他認為A股的市場氣氛同樣也處在不安狀態,而這些不安,卻是來自於在長線角度值得正面解讀的因素。
「沒人知道股市低點在哪裡,」安東尼波頓重複自己的開場白,「但,到目前為止,我對中國股市的長線看法,一點都沒有改變。」
■關鍵問題二:通膨率超過政府的3%標準將引發緊縮政策?
中國5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3.1%,超過政府的3%目標,但自8月起基期提高, CPI年增率數字可望和緩。
■關鍵問題三: 歐債風暴是中國出口的大問題?
中國5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3.1%,超過政府的3%目標,但自8月起基期提高, CPI年增率數字可望和緩。
仍在調整轉型內需的此時,突然有歐債危機衝擊中國出口;不過,新 光投信投資管理處協理李瑞恆表示,對歐洲出口雖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6% 到20%,但對債信風暴中心的南歐,出口占比僅有4%,中國出口應可避 開風暴中心;從5月中國出口成長率仍達48%,即可看出衝擊有限。此 外,隨著內需擴大,至2009年,中國直接對歐盟出口只占GDP的4.8%,意 味著即使中國對歐洲出口自2009年水位下滑20%,只會影響約1%GDP。
中國經濟板塊挪移 不是一、二天就完成 侯明甫:我看這一切,滿興奮的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但我在這裡感受一切,看得滿興奮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長侯明甫,轉戰中國市場一年多時間。站在第一線,他直言,中國經濟、產業正面臨結構調整,這個方向令人感到興奮。
(攝影/聶世傑)
薪資結構、城鄉差距調整中
今年以來,A股投資人內心多半方寸大亂。畢竟,中國打房措施,連帶將股市也打趴在地上;富士康事件演變成加薪風波,陸續引發中國各地罷工潮。看起來,中國市場壞消息多過好消息,但侯明甫卻認為,中國計畫經濟有完整配套,現在是一步步朝目標前進。
「富士康調薪只是引爆點,事件背後更大意義,是讓大家更關心中國勞動市場。」侯明甫表示,在中國,城鄉薪資差距約三倍;前一○%最高收入戶與後一○%最低收入戶,所得差距大概有二十三倍。今年初,缺工問題吵得沸沸揚揚,也反映出了中國收入分配合理化的問題。薪資結構調整,是一條必經道路,就看怎麼走。
沿海薪資調漲,中國廉價勞動力不再。企業為確保獲利,縮減人工成本,勢必得將工廠向內陸遷移。這樣一來,剛好「正中下懷」,達到北京政府中西部開發目的。換言之,不論是經濟結構轉變,或產業加速轉型,都是戰略性調整。對中國來說,整套經濟發展都具戰略思惟。
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緊鑼密鼓部署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及資訊產業等,將是中國經濟下一波發展寵兒。
「聽到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出這個規畫時,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就是讓人『拍案叫絕』。」侯明甫讚歎,想不到國家總理也能把產業講得如此深入、透徹。而詳實的戰略規畫,不僅展現在產業轉型上,中西部開發措施,同樣具有配套辦法及施行細則,力求政策落實到位。
■關鍵問題四: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能對內需帶來多大貢獻?
據統計,中國各省市平均城鄉收入差距約二至三倍,而上海市的都市居 民平均收入,則是甘肅省農村居民平均收入的近10倍,都市化顯然將是 中國內需崛起的一大動力。
▲點擊圖片放大
調控房市北京視為當務之急
「○五年,中國提出『國退民進』計畫。但當時有想法、沒進展。後來政策扶植,獎勵私人資本進入,才逐步發展起來。」侯明甫認為,現在中國將國民收入倍增方案納入「十二五」計畫,預估每年人均工資提高一五%,五年內收入就可增加一倍。說明富士康加薪並非單一事件,就經濟發展戰略來看,中國肯定要往這個方向走。
除了加薪,中國一線城市房價飆漲,將使貧富差距擴大。這種情況不解決,日後恐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調控房市,也就成了北京政府當務之急。侯明甫說,現在市場上資金太多,錢要找出口,就會鎖定目標。
「在這裡不只房地產會被炒,農產品、大宗物資也是炒作標的。現在更離譜,連電子零組件、電容都能炒作,價格暴漲暴跌。」為了將投機性資金引導去從事實質生產,使私人投資進入實體經濟、降低市場波動,創投公司也有一套退場機制。結構環環相扣,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思惟縝密。
侯明甫說,政策是一步接著一步走,看到房價下來,金融市場秩序重整,股市也才能鬆一口氣。不過,現在房市成交量已下滑三成左右,量縮,但價格卻沒有明顯鬆動,政府就會持續調控下去。在此之前,指數最多是跌深反彈,要期待谷底回升,恐怕還要耐心等候。
他強調,中國現正面臨經濟結構與產業轉型,在此趨勢下,預料未來二、三、四線城市,經濟發展將最具爆發力。延伸到投資題材上,有幾個方向值得注意:一、鄉村包圍城市概念,二、工廠自動化趨勢,三、內需消費族群。
生產自動化設備爆發新需求
中西部大開發,內陸地區從無到有潛力驚人。像二到四線城市需求,包括消費、旅遊、房地產,這是經濟發展必然走的路,也是日後投資最重要核心。另外,企業加薪風潮,使沿海地區低人工成本優勢不再。接下來,生產自動化設備有機會爆發一波新需求。
「只要中國購買,就會變成世界第一。」侯明甫認為,薪資調漲,內需市場潛力更大;加上產業架構是一環扣緊一環,現在企業工廠逐步向內陸推進,民生消費需求自然就起來。未來,中國只要把國內市場做大就好,而做到中國第一的企業,也就等於世界第一。
短期內,市場關注焦點就在中國房價變化;實施調控房市政策,不過是早一步反映市場疑慮、面對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反觀成熟市場,歐、美、日等先進經濟體,經濟要大跳躍並不容易,中國卻在經濟板塊挪移下,走向產業轉型之路。就中國經濟發展規畫來看,已步步達成目標。「看到這一切,怎不令人興奮?」他說。
■關鍵問題五:地方舉債建設將造成泡沫危機?
高盛日前揭露,2009年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已高達人民幣7.8兆元, 若持續惡化,恐將釀成下一個希臘危機。不過,巴克萊資本駐香港經濟學 家彭文生表示,地方政府雖大量舉債進行基礎建設,但對於中國這個即將 走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來說,及早進行基礎建設是正確的方向;簡單地 說,基礎建設投資是目前的負債,但卻是未來的資產。此外,中國手中仍 有2.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足以應付債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