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的緊張情勢在近期可說是越演越烈!但研究韓國三十多年的專家朱立熙卻認為,無論以內在民意或外在國際影響因素來判斷,都不至於走到發動戰爭的地步。只待雙邊取得妥協之道,自然就能安然落幕。
南、北韓兩國近期來回喊話不斷,外界看來,幾乎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不過,在當地的感受卻是一片風平浪靜,似乎沒那麼嚴重。
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先不論擊沉「天安艦」的幕後主使者,北韓政府一直以來都採行「懸崖邊」的外交政策,非得要逼到雙方一同躺在火車鐵軌上,撐到最後一刻起身的人就算是贏家。這次事件不過是將北韓政府一貫極端的態度,發揮得淋漓盡致,直到兩者堅持不下,最後再找個台階來下。
而行事作風保守的南韓總統李明博,有人說他是民主時代的獨裁者,事實上也是如此。李明博在「現代建設」擔任總裁期間的領導風格,就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獨斷獨行的處事態度,在他成為南韓總統以後仍未有所改變,像他此次的強硬表態,更是造成兩者關係日益緊張的原因。
再者,南韓將於六月二日展開全國性的地方選舉,對李明博來說,就像準備參加期中考,即將檢視他施政兩年半的成績單。當地媒體解讀,他在此刻強打「北風牌」造成民眾恐慌,又針對北韓問題積極為民發聲,主要其實是為了獲取選民支持,凝聚選票所致。所以,雙方是否真有意要開戰?那可不見得!
國際上對於北韓事件看法,也明顯各持己見。首先,從最基本的經濟條件來看,北韓恐怕並不具備。日本「東洋經濟新報社」的記者福田惠介就曾寫過一本名為《圖解金正日與北朝鮮》的書籍,內容提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重村智計在二○○六年發表的數據。他表示北韓在○五年時進口石油五十二萬桶、南韓一億二千萬桶,而日本則是達二億三千萬桶。從北韓對石油需求來看,不僅和南韓差距頗大,就連促進國內經濟發展都嫌不夠,怎有多餘能力發動一場戰爭?
至於大家都在關注的中國態度,依我看來,中國政府絕對不會為了聲援南韓,而去得罪多年的盟友北韓。因此,即使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參與中日韓峰會時,也拒絕就「天安艦」一事譴責北韓。面對南韓訴諸聯合國安理會,期望制裁北韓的行動,最後結果,極有可能是美英法三國站在同一陣線同意制裁、俄羅斯否決,但中國卻棄權的情況,提案最終仍是不了了之。
況且,有東西德合併、步入長達十五年經濟衰退的例子在前,就算口中說著要和平統一,南韓國民也很清楚,若是財力懸殊的兩方硬要走在一起,可能又是一場拖垮經濟的大災難。
(朱立熙曾任《聯合報》駐韓特派員,現為知韓苑創辦人兼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