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白熱化的房市與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中國出現經濟過熱的情況,下場恐怕凶多吉少,需要北京立即採取行動,為什麼?
影響所及,中國經濟當時成功推動全球市場成長,但現在卻浮現景氣過熱的風險。中國政府預計四月十五日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約一二%,高於○九年全年的八.七%,幾乎創下三年新高。
數字背後隱藏著不祥的徵兆,一來是上海與深圳等大城市出現房市泡沫,二來是廣義貨幣供給額M2在三月激增二二.五%。「中國經濟顯然需要放慢腳步。」博茂資產管理公司(Permal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兼執行長蘇亞迪(Isaac R. Souede)說。該避險基金公司全球操盤金額共計兩百億美元。
「問題關鍵在於,它(中國)會軟著陸還是硬著陸。」戴爾(Dell)大中華區總裁閔毅達(Amit Midha)補充道:「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迅速的行動,避免金融海嘯的衝擊,但現在的顧慮是復甦速度可能過快。」
領導高層紛紛示意宏觀調控
中國經濟一方面融合自由市場的要素,一方面又由一黨專政、得以決定信貸配額的國家機制所控制,這種雙管齊下的模式即將接受檢驗。在經濟高成長有助於加強政治實力的情況下,北京果真能壓抑錯綜複雜、規模達四.九兆美元的國內經濟嗎?
總理溫家寶、人行行長周小川,與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等政府高層,都紛紛釋出宏觀調控的意願。但對中國來說,每年經濟需要成長約八%,才能為每年進入職場的一千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提倡宏觀調控談何容易。
在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的外交操作下,北京有可能鬆綁人民幣匯率緊盯美元的作法,進一步放寬人民幣交易區間,形成小幅升值的局面。然而,要中國放任人民幣與外幣自由交易,或取消民眾與企業資金自由進出海內外的限制,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幣值之爭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在解決經濟結構的問題上仍面臨龐大挑戰。倘若內需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由目前僅三六%,增加到五○%,就如其他新興市場的水準一樣,人民幣的自由化會簡單許多。「我們必須仰賴國內市場來發展經濟。」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四月十日於博鰲論壇中提到。博鰲論壇為年度經濟會議,於海南島舉辦。
國內消費要成長,中國必須首先開放高度規範的服務業,開放更多資金流入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中國經濟學家樊綱認為另一個關鍵在於,降低醫療成本與中產階級的稅負,「中國必須加強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
企業界方面,國營鋼鐵、汽車與電信企業等,從國營銀行取得的信貸額度不成比例。「國營企業仍是經濟主流,民營企業無法進入某些產業。」高盛(Goldman Sachs)前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兼主席胡祖六說:「為了釋放出中國經濟的整體潛力,必須追求自由化,讓更多民間企業競爭。」
地方政府握有可觀的實權,向國營銀行的地方分行貸款也很容易。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已要求國內銀行六月底前提交貸款品質評估報告,以期掌握銀行貸款給地方政府下屬公司的情況,這些公司以貸款投資小型工程,是造成經濟過熱的一個因素。
人民幣升值治療經濟高燒?
「有必要加強放款指導,這樣才能避免金融風險,造成房貸或地方政府貸款出現呆帳。」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駐香港經濟分析師陸挺說。
北京已做出一點成績,國營銀行的放款力道逐漸減輕。在人行兩度調升存款準備金率後,三月新增放款成長率月降二七%。升息也可能即將成真,因為三月通膨率預計創下十六個月以來的新高,達二.六%。然而,政府限制信貸供給的力道並不積極,今年放款目標雖比去年大幅減少,卻仍比○八年高出一半以上。
蓋特納與歐洲貿易官員都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來說是利人利己。強勢人民幣能有效降低外幣為主的進口產品價格,例如石油、汽車與小麥等。人民幣若重新定價與升值,預計能紓解「經濟嚴重過熱的風險」。前歐盟貿易委員、現任瑞士銀行投資銀行副董的布立頓(Leon Brittan)說。
一感到國外政府施壓、要求人民幣自由化時,中國領導人會本能地反彈。但中國政府今年勢必要出台宏觀調控政策,否則房市價格將有大崩盤的風險,進而掀起社會與政治的漣漪。
有一點要認清:中國出現危機,將會衝擊到亞洲的貿易活動,傷及澳洲與巴西等大宗物資出口國,甚至是美、日、歐洲等國,在這些國家正擺脫嚴峻的經濟衰退時,未必是好事。中國領導人治療經濟高燒的成效如何,將牽動全球脈絡。
(By Dexter Roberts)
幾家歡樂幾家愁人民幣一旦升值,對中國境內產業的影響有好有壞
受創者
出口商:人力、土地與其他進料(除進口原料外)採人民幣計價,但營收則多以美元計價。
國外資產豐富、卻沒有同等程度外債的企業。
中國富人若把錢放在國外銀行,現金部位會縮水。
受惠者
中國消費者:包括今年夏天計畫到舊金山旅遊的家庭,或者是想買Nike球鞋的上海青少年。
供應國內市場的企業:大自採購巴西鐵礦石、生產工字鋼的鋼鐵廠,小至進口舶來品的精品店,因為進口成本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