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調整經濟結構 才能消弭泡沫

調整經濟結構 才能消弭泡沫
陶冬(攝影/陳永錚)

陳昌祺、林宏文

國際瞭望

663期

2009-09-03 14:54

除了流動性過剩問題可能造成資產價格泡沫外,中國目前還有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結構仍然依賴出口等問題,《今周刊》特地邀請陶冬、郎咸平以及宋鴻兵,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和建議。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金融海嘯和衰退後 還有通膨這關

 

二○○八年雷曼兄弟倒閉,所造成全球的經濟危機,有如一隻三頭怪獸,怪獸的第一個頭是「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第二個頭是「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第三個頭則是「通貨膨脹」。

雖然重擊全球的金融海嘯已經消失;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至今也過了三分之二;但銀行信貸功能與就業情況尚未完全復甦,金融資產的通貨膨脹,亦是各國央行即將面臨的挑戰。只有這隻三頭怪獸完全被殲滅,全球才能真正走過這次的經濟危機。

中國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則是太多的流動性資金,流向股市與房市。儘管中國政府已先後採取緊縮政策,但中國經濟就像是一個杯子,先前積極救市所採行的寬鬆政策已經把水倒滿;現階段執行的緊縮措施只是把水少倒一些,並無法讓杯中滿溢的水減少,根治中國經濟的問題。

人民銀行(中國央行)為了加速放貸,將多數資金貸款給國營企業,希望能藉此將資金轉移到實體經濟所需,以改善就業情形。

然而基本面並未全面復甦,錢進股市和房市,遠比企業在本業的投資報酬率來得高,因此許多企業選擇把大量的資金投入股市與房市,使得中國各城市的房地產在過去三個月中,標出了四十三個天價的地王,其中的七○%並非開發商購買,而是由國營企業買下。

那麼中國政府應該何時採行緊縮政策呢?若把中國視為一個直接放入烤箱的冷凍食品,經過大爐火烤後,熟的部分就是中國的「內需」,還處於冰凍的部分則是「出口」與「就業」。熟透甚至有點焦的表皮,則可比喻為過熱的「資產價格」。

對於經濟學者而言,資產價格泡沫與通貨膨脹問題發生前,就應該逐步降溫;但中國政府所重視的是民意與社會安定,就業情況首當其衝,在就業率尚未提升之前,中國政府不可能猛縮銀根,造成實質性的經濟下滑。

因此,今年下半年就是在確保增長和降溫的兩手策略下,以房價的漲跌,決定調控的進程,控制大規模的貸款額度。

除此之外,經濟學目前尚無衡量金融資產是否過熱的指標;對此,我提出了將金融資產價格加總,觀察指數變化的「金融價格指數」(FPI)藉以衡量。

人民銀行為了拯救經濟,開放了資本價格,讓大量資金流入金融市場,造成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不高,FPI卻很有可能在未來過度上漲,帶來金融風險的上升、企業的去實體化,以及資產泡沫化的危機。

縱使短期而言,中國經濟隱藏著危機,但長期來看,即使中國陷入房地產、地方財政、銀行呆帳的泥淖,仍無須擔心會陷入日本式長達二十年的修正。

主因是中國銀行皆為國營,足以抑制風險的蔓延,更重要的是,中國已是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到了二○二○年,預計中國更將會遠遠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

中國消費的崛起,不僅是消費數量的增加,對於世界的消費文化,也將造成前所未有的改變。以山寨機為例,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者需要價格較低、功能性佳的品牌,山寨版的新消費文化就此誕生;因此當中國消費習慣成為世界潮流的時候,將會引發消費市場的文化大革命。

最後,綜觀未來十年,中國資金的出口會成為重要的趨勢,中國將改變過往集權的投資模式,不再把賺取的外匯集中在美國債券,這種資金出口的模式,將在全球各地掀起連鎖效應。

 

■陶 冬
現職:瑞士信貸證券董事總經理暨首席經濟學家
學歷: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香港寶源證券中國研究部總監及高級經濟分析師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提升民間經濟才能根治泡沫危機

 

金融海嘯後陸股大漲,但我對中國經濟發展仍感憂心。

目前中國社會一直有個想法,認為中國可能左右世界的未來,中國已成為全世界經濟的領袖,全世界將變成只有中國與美國的G2。

當我聽到這些話,就會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可一世的日本,在美國大舉收購各種資產,檀香山市長甚至說,「檀香山市快變成東京的一個區了!」美國人也自我解嘲,「說不定什麼時候,日本人會買走了我們的自由女神像!」

但後來美國在精心策畫下,發動了一場金融超限戰,打垮了日本,也造成日本二十年來的經濟不景氣。

當年日本提出四三○兆日圓大量投資基礎建設的計畫,很多西方學者都稱讚日本做得好。事實真是那樣嗎?我想透過日本的經驗,提醒大家小心西方的金融炒家,正在精心醞釀一場有如天羅地網的金融戰爭。中國應該放下姿態,先把自己的經濟踏踏實實做好,不要追求什麼虛名。

有人問我中國股市、房市為何會那麼旺?那是因為製造業面臨外銷市場萎縮,勞動成本提升,乾脆把手上的資金拿去炒股炒房,使得股市、房市暴漲暴跌。

以房市為例,去年底我到徐州演講,講堂旁的別墅居然要二千五百萬至四千萬元人民幣!我那時想,誰會到徐州住這麼貴的別墅?這個國家是不是瘋了?這種房價再跌五成,大部分人也都買不起。

若把中國各地的房價做比較,你會清楚發現,中國房價和一般消費者的購買力無關,而是根據資金流向決定的。也就是資金炒作到哪裡,哪裡房價就高。而這股到處亂躥的資金,就來自被扭曲的製造業。

此外,現在中國還有一個迷思,認為救市就是要救GDP(國內生產毛額),因此,經濟成長要「保八」,這是錯誤的。如果人民薪水、企業利潤成長率都因通膨變成負的,GDP成長就沒有意義了。

因此,我一直不希望擴大內需的四兆元人民幣,都用在公共建設領域,因為我從不認為透過造橋鋪路就能充分就業。請注意,占中國經濟總量七成的民間經濟,才確實雇用了全中國九成的從業人員,如果民間經濟不起來,中國很難有機會。

在金融海嘯後,很多投資人問我,「郎教授,我們可以抄底了嗎?」這個問題,我曾經私下問「四大天王」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湘兄弟及鄭裕彤其中的一位,一生成功的哲學是什麼?他的回答是,「保守是我這一生成功的關鍵。」天王都已如此,一般人投資理財更應如此,尤其是在金融海嘯尚未結束的此刻,保守穩健更是投資大眾最應遵循的守則。

 

郎咸平

(圖片來源/資料室)

 

■郎咸平
出生:1956年,桃園
現職:香港中文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賓州華頓商學院財務金融博士
經歷:美國華頓商學院教授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中國必須思考出口衰退的因應之道

 

人口是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國人口的出生高點是在一九八七年,消費高峰則會落在二○三五年。因此,在未來的二十幾年,中國的消費力是一直往上爬的,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眾所皆知,美國現在的經濟情況已出現警訊。一九四六年至六四年生的嬰兒潮人士,逐漸超過四十五歲的消費高峰年齡,明年起美國將出現連續十四年消費劇烈下滑,這將導致美國經濟蕭條,美元會破產,並喪失全球指標貨幣的地位。

雖然我對中國長期的經濟成長樂觀,但目前中國經濟結構還是很不合理,像台灣或香港,由於本地市場太小,只能發展外銷型的經濟形態;但中國人口那麼多,就不能只是如此。

中國的經濟,要建立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像美國七二%的GDP來自消費,但中國只有三五%來自消費。以這次金融海嘯來說,中國雖積極調整,但仍不樂觀,好像只打了一劑強心針,病況還很嚴重。

像今年中國積極推動四兆元的內需投資,還有家電下鄉等,這些政策的效益還是很有限。四兆元的投資主要還是在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建設),主要偏公共建設,對私人投資的幫助有限,對消費的推動力更有限。

像家電下鄉,就我所知,很多農村是不用冰箱的,而且很多偏遠地區電力系統根本不行,把冰箱弄到農村沒有太大用處;反而是像電磁爐這種小件的比較好。

現在中國貧富嚴重分化,一%人口控制五○%銀行儲蓄,剩下五○%消費能力是極端有限的,所以靠內需拉動,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未來中國肯定面臨一個痛苦的轉型期,不能靠一輪接一輪的財政刺激,而且每一輪又創造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將來發展趨勢要做深度結構調整,這不是市場能做得到的。

我曾預言二○二四年美元將破產,歐美國家將推動「黃金+碳」貨幣取代美元;至於發展中國家會發展出另一套新的貨幣。不過,中國因自身經濟結構與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人民幣要成為一個領導貨幣,時間還相當早。

若真的朝向「黃金+碳」的貨幣方向演變的話,對中國的未來是相當不利的;因為中國一直是汙染較嚴重的地方,而且,黃金儲量也比西方少很多。西方國家如果站在環境保護的道德制高點,來推動碳貨幣,對他們來說是很有利的。

至於美元若破產,中國其實最慘,因為中國目前持有最多美元外匯存底,一旦美元崩盤,十三億中國人民,都等於白幹了三十年。因此,中國應該盡可能把美元花出去,盡量到海外去購併企業,收購基礎資產如礦山、油田等。

 

宋鴻兵

(圖片來源/資料室)


■宋鴻兵
出生:1968年
現職:巨集源證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
學歷:美利堅大學資訊工程和教育學碩士
經歷:任職美國資訊安全、聯邦政府等組織,房利美及房地美高級諮詢顧問

延伸閱讀

拿它治病把握「四不一要」  避免將來沒藥醫  就怕養出超級細菌!抗生素全攻略
拿它治病把握「四不一要」 避免將來沒藥醫 就怕養出超級細菌!抗生素全攻略

2022-12-07

抗生素抗藥性奪百萬人命  WHO示警公衛危機  缺人、缺新藥  感染科能否再次護台灣?
抗生素抗藥性奪百萬人命 WHO示警公衛危機 缺人、缺新藥 感染科能否再次護台灣?

2024-01-03

對抗全球超級細菌危機  元樟生技研發出台灣本土第一支抗生素
對抗全球超級細菌危機 元樟生技研發出台灣本土第一支抗生素

2021-11-24

抗生素、慢性病用藥恐短缺!當全球陷入缺藥荒 台灣藥廠怎麼逆勢出擊?
抗生素、慢性病用藥恐短缺!當全球陷入缺藥荒 台灣藥廠怎麼逆勢出擊?

2020-03-31

抗生素抗藥性危機 2024台灣感染管理高峰會的應對之道
抗生素抗藥性危機 2024台灣感染管理高峰會的應對之道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