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並不是救經濟的萬靈丹,而應適度使用。一旦各國政府的資金耗盡,當前全球經濟的復甦模式,便無法確定是否仍能維繫下去。
在全球四大經濟體中,真正有能力刺激國內需求的,只有美國和中國。一九九○年代,日本為了刺激景氣,耗費了數以兆計日圓的巨資,結果卻幾乎等於石沉大海;目前日本的國債占GDP比重約高達一八○%,反觀美國和德國,其比重還不到七成。
至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歐洲,刺激景氣方案總是受到太多限制。美國和歐洲賦予央行的任務就大不相同,聯準會的責任是在不刺激通膨的情況下,追求最大的經濟成長,但歐洲央行只有將通膨降至最低的單一任務。這兩者間的差異,部分原因在於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降息的程度遠大於歐洲。從事後分析,歐洲的政策似乎較正確,因此未來該政策應仍維持不變,這或許也是許多分析師預期,歐洲經濟表現遠遠落後美國的原因。這麼看來,美國和中國的振興方案,便成為全球經濟的救世主。
市場預期,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可望突破八%,由此看來,中國的景氣刺激方案又比美國來得成功;因為中國是全球少數在共產主義控制下的經濟制度,銀行依政策指示放款,公營企業也依指示借錢擴充。然而,政府無法控制資金流向何處,許多資金流入股票和不動產市場投機。因此,在挹注一兆美元、相當於GDP比重一四%,進入經濟體後,北京政府已經宣布,今後必須減緩放款成長的速度。
至目前為止,美國推出高達七八七○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對經濟成長並沒有顯著的影響,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減稅與政府支出計畫是構成刺激方案的主軸;減稅政策可立即生效,但大部分可支配所得的增加,都轉成儲蓄或償還債務之用。而政府支出方面,則要數季之後才看得到成效,不過這恐將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重,來到前所未見的二五%高峰,而過去正常水準也才二%至三%而已。
美國民眾了解,這麼高的政府赤字無法長久,未來政府支出將大幅縮水,到時如果私人部門支出無法復甦,將導致經濟成長趨緩或增稅。不論是哪一種結果,民眾都傾向增加儲蓄,因而抵銷政府支出增加的正面效果。這與日本「失落的十年」類似,儘管政府債台高築,但民眾卻像局外人似地置身事外。
台灣並非單單仰賴政府支出,政府的刺激方案也多著重在投資計畫,而且國債占GDP比重只有美國的一半。台灣靠近全球最強勁的經濟體之一,加上政府財政的優勢,讓台灣的經濟和貨幣相對優於其他的經濟體。不過我們仍要警覺,政府支出並不是救經濟的萬靈丹,而應適度使用。一旦各國政府的資金耗盡,當前全球經濟的復甦模式,便無法確定是否仍能維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