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爾街到學術界,經濟專家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訪談時紛紛預測美國未來的就業市場將會持續失血,直到信貸市場復甦的一刻,才是就業回春之際。
冰島陷入金融風暴、幾近沉淪的消息,讓人感到大勢不妙。但見到隔壁鄰居的房子遭法拍,更讓人知道事態嚴重。不過,現在情況更加凶險:連工作也可能不保。
十二月五日,美國政府宣布,美國上個月損失五十三萬三千個就業機會,是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以來,就業表現最差的一月。惶惶人心於是逐漸演變成恐慌,解雇的話題開始不絕於耳。大家都想知道,這一次就業失血會持續多久,會嚴重到什麼程度。
想回答這些問題極困難,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一切取決於銀行何時才能重建貸款機制。在這個問題上,最近的跡象並不樂觀。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專家羅伯.迪克里曼說,「如果我們從今天起,開始試圖爬出這個金融深淵,無論以任何方式合理推算,一年以後我們很可能還在洞裡。」美國全國總工會(AFL-CIO)首席經濟專家隆.布雷克威也預測,「在出現轉機以前,情況還會惡化,甚至會嚴重惡化。」
有人認為,美國的失業問題不會無止境惡化,因為終有一些市場機制能使經濟回穩,關鍵就在於政府政策是否英明。美國政府必須在不流於浪費、不窒息創意的前提下,推出短期刺激消費方案,一方面鼓勵長期投資。
樂觀派與悲觀派的預測
《美國商業周刊》向華爾街、學術界、勞工界與商界頂尖經濟專家求教,而他們對今後情勢發展的預測眾說紛紜。
其中樂觀人士說,快的話,明年春天情況就能好轉;從現在起到明春,美國經濟只會再流失七十五萬個工作機會。悲觀派則認為,直到明年年底與後年,就業市場才可望止血,美國還會損失兩百多萬個就業機會,使就業流失總數突破四百萬。而所有這些預測,都已將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拯救或創造兩百五十萬個就業機會」的保證納入考量。換言之,如果沒有更進一步刺激行動,前景會更加黯淡。
認為美國經濟將迅速回春的人士,假定金融業仍能維持尚稱健康的體質。但如果金融系統仍然無力奮起,風暴難望止息:迫於資金短缺,公司只得解雇更多員工,消費者於是緊縮開支,進一步迫使公司裁員。迪克里曼說,「我已一再提出警告,如果金融條件仍像今天這麼惡劣,就業市場何時探底根本是問得過早的問題。」
華府能否提出有效政策,在這場信貸風暴中維持市場需求,顯然關係重大。自甘迺迪政府以來,凱因斯派經濟論者如今首次在華府當道。無論共和黨與民主黨人士,現在都認為,政府應該在不景氣時大舉開支,因為這麼做能提振商品與服務開支,讓民營產業喘一口氣。許多經濟專家相信,歐巴馬提出的至少五千億美元刺激方案,能大幅縮短不景氣的時間,為就業市場止血。
但歐巴馬政府必須在短期與長程方案之間取得平衡。它需要訂定一項計畫,一旦景氣回春,能為民營產業就業帶來強勁反彈。一味支撐那些營運不良的公司與過度膨脹的房貸借款人,解決不了問題。
不景氣未必全是壞事
而且不景氣未必全是壞事:債務結構可以重整;消費者又開始儲蓄,降低生活標準以因應現實;員工離開垂死的產業;透過急售、法拍與破產,資產易主轉入強者手中,為日後成長創造條件。
如果政策得當,歐巴馬團隊可以運用公共工程、紓困等手段,打破就業持續下挫的惡性循環,爭取時間讓經濟自然回穩。但公共投資固然很好,重建企業信心更能促發民間對廠房、設備的投資,掀起的投資規模之大遠非政府本身所能企及。
目前情況無疑很糟。美國一年來一百九十萬個就業機會流失的紀錄,已經直逼一九七三到七五年二百二十萬個就業機會流失的高峰,與一九八○到八二年接踵而至的幾次不景氣已不相上下。
就美國今天六.七%的整體失業率而言,較過去幾次不景氣尚略勝一籌。但有些產業受創特重。建築業與提煉業(如礦業)上個月失業率高達一二.一%,製造業以九.四%居次。上個月的失業率,從白人成年女性的五%,到黑人青少年的三二%不等。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所長勞倫斯.米謝爾說,黑人青少年失業率可能高達六○%到七○%。
經濟專家對就業前景的看法,似乎至少與他們所在地緣有一些關係。根據《美商周》的樣本,對整體經濟最樂觀的專家,大體置身於相對健康的小型企業領域,或來自紐約以外地區。最悲觀的是花旗與高盛的專家,而這兩家公司都位在這次金融危機震央。國際購物中心理事會首席經濟專家麥克.奈米拉預測,美國就業機會流失總數將達三百五十萬個,而購物中心正是這一波消費緊縮造成的重災區。
歷史紀錄顯示,在不景氣期間表現相對有力的產業,一般都是帶動再次成長的火車頭,但復甦腳步往往緩慢。事實上,在二○○一年的不景氣結束之後,直到二○○三年八月,美國失業率才止跌回穩。準此,這一次經濟迅速反彈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樂觀派專家說,籠罩市場的恐懼感可能突然消散。拜聯準會(Fed)干預之賜,美國銀行系統現在錢滿為患。Wells資金管理公司投資策略長詹姆斯.鮑森說,如果銀行對前景的展望改善,消費者可以迅速取得貸款,購買汽車、房屋與其他商品,使就業機會創造腳步加速。他說,「現在,即使是那些做得還不錯的公司也會說,『我們最好還是先觀望一陣,不要急著雇人。』前景改善可以迅速改變業者這種心態。」
樂觀派的另一理由是,較之過去,為搶占先發制人之利,企業界這一次的裁員作法更加激進。換言之,一旦需求回升,他們得急著找回員工。李特勒曼德森律師事務所(Littler Mendelson,專精聘雇事務的大型法律顧問業者)資深夥伴蓋瑞.馬希森說,公司董事現在會問管理人,「你為什麼不先縮小規模,未雨綢繆?」其中,3M公司為了「預先防範」,將在本季裁員兩千三百人,就是例子。
歐巴馬的刺激方案能見效?
歐巴馬團隊計畫採取的金融刺激方案規模極端龐大,如果效果一如預期,美國經濟前景會比一些悲觀派分析家預期的亮麗得多。本月十一日,聯合汽車工人(United Auto Workers)工會會長隆.蓋特芬格再次為汽車業請命,希望取得刺激方案奧援,「保持美國工廠運轉」。
無論底特律是否值得救援,想振興經濟不能只是力挺陷於困境的產業,政府政策也不應過度偏重基礎設施投資。為使美國經濟更具生產力,歐巴馬計畫大舉投資道路與橋樑、能源效益、學校建築、寬頻網路與電子醫療紀錄登錄。他的構想是,主要透過投資,而不是消費,來推動經濟成長。但對於歐巴馬團隊的偏重基礎設施,有些專家不以為然。他們說,美國沒有那麼多失業建築工人,吃不下這麼龐大的計畫。
問題在這裡:自去年十一月以來,重型與民用工程就業人數僅減少七萬五千人,而去年是工程業就業創紀錄的高峰年。失業的廣告推銷員不大可能開始替人灌水泥、謀生活。
政府在如何花錢的問題上自我涉入越深,它的行動反映的越是產業政策,而不是振興經濟。相形之下,布希政府今年早先推出的計畫如退稅、減稅等等,反而更能創造失業人士可以立即上陣的就業機會。例如,退稅可以提振零售開支,為失業的業務員、司機與廣告行銷人員創造更多職位。
美國政府還可以採取延伸失業救助金、暫減所得稅等措施,讓部分刺激經濟的錢直接流入消費者荷包,這也是一種相當可行之道。
無論美國政府怎麼做,勞工市場的失血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政策得當,可以對止血療傷進程的及早啟動造成巨大影響。
(By Peter Coy)
美國經濟會流失多少就業機會 美國經濟已經流失近200萬個就業機會,有關流失總數的預測眾說紛紜 |
||
預測者 |
與2007年尖峰期相較 就業機會流失數(百萬) |
預估就業低點 |
高盛 | 4.3 | 2010年1~3月 |
花旗 | 4.1 | 2009年12月 |
喬治亞州立大學 | 3.9 | 2009年12月 |
會議理事會 (Conference Board) |
3.6 | 2009年10~12月 |
全美住宅建商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
3.1 | 2009年7~9月 |
全美獨立企業聯盟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 |
2.7 | 2009年3月 |
Wells資金管理 | 2.7 | 2009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