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會禮儀中,獻花是一門極重要卻受人嚴重忽略的學問。世界多數音樂廳都指派專人獻花,觀眾不得自行捧花上台。
'在音樂會的種種禮儀之中,獻花是一門極重要卻受人嚴重忽略的學問。世界多數音樂廳都指派專人獻花,觀眾不得自行捧花上台。特別熱情的俄國則是觀眾擁向台前,站在台下執花給演出者。
然而,台灣人的熱情為世界之最,不但樂於獻花,更愛衝上台獻花。經過多年生聚教訓,樂迷體認到獻花已不稀奇,更發展出當場致獻禮品玩偶的獨門招數。只見台上鮮花與Kitty貓齊飛,樂迷與演出者一色,真是普天同慶、舉國歡騰!
不獻花的三大原因
不過,筆者雖然認識許多音樂家,卻從沒上台獻過一次花,甚至還冒著被花店老闆海扁的風險(包括寫這篇文章),鼓吹大家盡可能不要獻花。何故?
一、花束自擾擾人。鮮花雖美,但捧持不易。稍不留神,則包裝紙摩擦聲、捧花翻覆聲、水灑驚呼聲、踩水摔倒聲此起彼落,音樂會自大受干擾。即使花朵平安上台,演出者接受一束即可,接受多了也搬運困難,徒增困擾,最後只得分送親友。筆者就多次無功受祿,空手聽音樂會卻滿載鮮花回家。如果沒有把握演出者能夠載運大量捧花,或不希望鮮花最後淪落至筆者這般閒雜人手上,還是以不獻花為佳。
二、演出者可能不喜歡花。不喜歡花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便是對花粉或花香過敏。十一月即將來台演奏的鋼琴家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便是一例。她對花香過敏,總是小心翼翼。誰知有次音樂會,聽眾出於好意,獻了大捧香水百合。她當下並無不適,五分鐘後卻淚流滿面、兩眼發紅,連安可曲都無法彈完,只得道歉重彈,徒增尷尬。
齊柏絲坦並非音樂界特例。像大都會歌劇院的次女高音王牌鮑蘿蒂娜(Olga Borodina),雖然氣力強勁,卻也對花香過敏。無論至何處表演,其合約總不忘交代舞台和旅館中絕對不能出現香花。
有次她邀請齊柏絲坦和小提琴家凡格洛夫(Maxim Vengerov)至大都會聽她演唱(卡門),誰知舞台上雖沒香花,但前一場的花香卻沒散掉。她出場一聞,喉頭立緊,聲音大受影響。第二幕開始前就請工作人員代向觀眾道歉,劇院甚至已請好代打在後台預備。雖然鮑蘿蒂娜最後還是撐完全場,但情況之悽慘可想而知。「不知內情的人,真的很難體會對花香過敏者的辛苦!」若不知演出者是否能接受鮮花,最好還是別送為宜。
三、尊重演出專業,正視舞台地位。對筆者而言,這是真正的原因。筆者自己也曾上台表演,開過小型獨奏會,深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無論演出是技驚四座抑或荒腔走板,舞台仍屬於演出者而非觀眾。即使觀眾中臥虎藏龍,不乏能人異士,隨時可將台上演奏者取而代之,但不屬於那個舞台,無論是誰,除了演出者和工作人員外,都不該踏上舞台一步。這也是為何俄國觀眾再怎麼熱情,也只敢從台下遞花,而非親自跑上舞台之故。
不上台的惟一理由
不只音樂會如此,此理更適用於所有舞台藝術。尊重舞台,不只是尊重演出者,更是對整體表演藝術的尊重。二○○五年七月三十日,總統陳水扁先生參加「鄧雨賢紀念音樂會」並受邀上台合唱安可曲(望春風),兩廳院以「安可曲也要專業」之由,對主辦單位博古藝術團開罰。
兩廳院的表演節目都須送審,此處「專業」是指陳總統並非該音樂會受審通過之演出人員。即使陳總統是專業聲樂家,不是該場演出者就不該走上舞台。
可惜當時主辦單位竟以「與民同樂」、「總統歌喉不錯」等理由抗辯,既不知對舞台的尊重,也陷國家元首於不義。惟有台上台下皆正視舞台的「抽象神聖性」,把「踏上舞台」當成嚴格的要求,對舞台永遠表示謙遜與自律,表演藝術才會不斷進步。
獻花雖是小事,背後卻牽涉眾多。愛花人大可將鮮花留在庭堂,至於獻花,還是交給工作人員準備吧!
不獻花的三大原因
不過,筆者雖然認識許多音樂家,卻從沒上台獻過一次花,甚至還冒著被花店老闆海扁的風險(包括寫這篇文章),鼓吹大家盡可能不要獻花。何故?
一、花束自擾擾人。鮮花雖美,但捧持不易。稍不留神,則包裝紙摩擦聲、捧花翻覆聲、水灑驚呼聲、踩水摔倒聲此起彼落,音樂會自大受干擾。即使花朵平安上台,演出者接受一束即可,接受多了也搬運困難,徒增困擾,最後只得分送親友。筆者就多次無功受祿,空手聽音樂會卻滿載鮮花回家。如果沒有把握演出者能夠載運大量捧花,或不希望鮮花最後淪落至筆者這般閒雜人手上,還是以不獻花為佳。
二、演出者可能不喜歡花。不喜歡花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便是對花粉或花香過敏。十一月即將來台演奏的鋼琴家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便是一例。她對花香過敏,總是小心翼翼。誰知有次音樂會,聽眾出於好意,獻了大捧香水百合。她當下並無不適,五分鐘後卻淚流滿面、兩眼發紅,連安可曲都無法彈完,只得道歉重彈,徒增尷尬。
齊柏絲坦並非音樂界特例。像大都會歌劇院的次女高音王牌鮑蘿蒂娜(Olga Borodina),雖然氣力強勁,卻也對花香過敏。無論至何處表演,其合約總不忘交代舞台和旅館中絕對不能出現香花。
有次她邀請齊柏絲坦和小提琴家凡格洛夫(Maxim Vengerov)至大都會聽她演唱(卡門),誰知舞台上雖沒香花,但前一場的花香卻沒散掉。她出場一聞,喉頭立緊,聲音大受影響。第二幕開始前就請工作人員代向觀眾道歉,劇院甚至已請好代打在後台預備。雖然鮑蘿蒂娜最後還是撐完全場,但情況之悽慘可想而知。「不知內情的人,真的很難體會對花香過敏者的辛苦!」若不知演出者是否能接受鮮花,最好還是別送為宜。
三、尊重演出專業,正視舞台地位。對筆者而言,這是真正的原因。筆者自己也曾上台表演,開過小型獨奏會,深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無論演出是技驚四座抑或荒腔走板,舞台仍屬於演出者而非觀眾。即使觀眾中臥虎藏龍,不乏能人異士,隨時可將台上演奏者取而代之,但不屬於那個舞台,無論是誰,除了演出者和工作人員外,都不該踏上舞台一步。這也是為何俄國觀眾再怎麼熱情,也只敢從台下遞花,而非親自跑上舞台之故。
不上台的惟一理由
不只音樂會如此,此理更適用於所有舞台藝術。尊重舞台,不只是尊重演出者,更是對整體表演藝術的尊重。二○○五年七月三十日,總統陳水扁先生參加「鄧雨賢紀念音樂會」並受邀上台合唱安可曲(望春風),兩廳院以「安可曲也要專業」之由,對主辦單位博古藝術團開罰。
兩廳院的表演節目都須送審,此處「專業」是指陳總統並非該音樂會受審通過之演出人員。即使陳總統是專業聲樂家,不是該場演出者就不該走上舞台。
可惜當時主辦單位竟以「與民同樂」、「總統歌喉不錯」等理由抗辯,既不知對舞台的尊重,也陷國家元首於不義。惟有台上台下皆正視舞台的「抽象神聖性」,把「踏上舞台」當成嚴格的要求,對舞台永遠表示謙遜與自律,表演藝術才會不斷進步。
獻花雖是小事,背後卻牽涉眾多。愛花人大可將鮮花留在庭堂,至於獻花,還是交給工作人員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