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中國製造,生活將變成什麼模樣?美國資深財經記者Sara Bongiorni一家,以為期一年的時間,抵制購買任何「Made In China」的商品。看似簡單的任務,沒想到竟為一家四口的生活帶來無窮災難。讓人見識到中國商品的無遠弗屆,及中國經濟在21世紀所帶來的重大影響。
我想看看,過著沒有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產品的日子,需要怎樣的意志力與巧思創意,以及這項行動是否可以如願達成。我知道,中國需要像我們這樣的消費者,來點燃它的經濟火炬。但,我們需要中國嗎?
剛開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一家人這麼做,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中國是全球電視機、DVD播放器、手機、鞋子、衣服、檯燈和體育用品的最大製造國;九成五輸入美國的電視遊樂器和節慶裝飾品,來自中國;洋娃娃和填充玩具,幾乎百分百來自該國。對於像我們這種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是一項很麻煩的任務。
展開這項驅逐行動,倒不是因為中國做錯了什麼。價廉的玩具、器具和鞋子,讓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快樂,雖然有時候,我會為美國人丟了工作機會,或是看到中國糟蹋人權而擔心不已,但「價格」還是我家的最高購物指導原則。
中國,在客廳一角的DVD播放機裡散發出一道藍色光芒;中國,閃爍在天花板上的燈裡;中國,高掛在奄奄一息的聖誕樹玻璃球上;中國,在我腳上那雙條紋襪上,讓我的腳丫發癢;中國,躺在堆在門邊的中國鞋中、透過紅髮娃娃暈染的雙眼看著世界、用中國磨牙玩具逗我家的狗開心;中國,從鋼琴上的那盞檯燈,發散出一圈鵝黃色的光暈。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
那一剎那,我想要驅逐中國。
過去幾年來,我們所買的東西,我都會一一細讀上面的標籤,這些小標籤極少有寫著「美國製造」字樣,藉由閱讀這些小標籤,我嗅出美國帝國衰敗的味道。這就是為什麼,我知道家裡有一個法國製的煎鍋、巴西製的繃帶和捷克製的馬桶座。在我家,這些國名算是稀有物種,最常看到的,十次中有八、九次是中國。
挑戰消費製造業龍頭
透過低廉的工資、操縱人民幣匯率和政府補貼,外加超過五萬名敏捷且精力旺盛、在中國工廠中發揮令人難以置信生產力的工人大隊,使得中國在消費性製造業中占有世界龍頭地位。在中國的競爭之下,高達二百萬的美國人丟了工作,但我們還是嫌中國賣給我們的不夠多。中國與美國間的貿易赤字不斷創紀錄,二○○五年暴增二五%,達二○一六億美元。
那一年,正是我們家決定拒買「中國製造」的一年。
我們想要逃脫「中國製造」魔掌的努力,成了接下來你將看到的,一齣又一齣的人性連續短劇。對我來說,抵制中國,意味著要讓我的孩子失望;也意味著買生日蠟燭和鞋子等這類日常用品將成為一種無止盡的磨難;連電器壞了,都會是一場小災難。無論朋友或陌生人,都對我這項抵制行動有強烈意見,而且每個人都毫不吝惜地表達他們的想法。這項抵制行動有時候確實讓人一肚子火,但多數時候是挺好玩的,一如我所想像的,是場充滿驚奇的冒險。
我與中國的新連結,是拒買「中國製造」的這一年另一項始料未及的收穫。我轉變成為一名消費者,留心我所做的消費抉擇。購物一事,如今有了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新體驗——變得有意義。
抵制行動啟發新事物
本書中所寫的所有事件,都是真實的。角色是我們家的成員,在這個複雜、難以捉摸的全球經濟中,我們一家人的故事只是渺小的片段,我希望讀者能從我們一家的經驗,看見中國如何悄悄改變你我的生活,看見你我的消費抉擇,如何形塑出中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始終認為,自己只是這全球經濟當中的滄海一粟,雖然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但這次抵制行動讓我看到了過去不曾看到的事物。或許,我只是這茫茫全世界中的一粒小沙,但是我仍然可以做選擇,而中國,可以讓我的選擇更多,也可以讓我的選擇更少。我希望,我們的故事,能夠促使讀者仔細瞧瞧自己手中掌握的選擇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