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持續聽到媒體提及「沃爾瑪(Wal-Mart)效應」。早先的沃爾瑪效應是指其低成本通路策略;不過這個美國零售業巨人對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並朝我們未曾想過的方向發展。
沃爾瑪先從自己著手,藉著降低行政及營運成本,提供更低廉的商品;接下來,沃爾瑪把腦筋動到供應商身上,直接與其協商,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沃爾瑪效應造成全球經濟幾項基本面的改變。首先,美國商品成本下跌或持平,通貨膨脹幾乎銷聲匿跡。沃爾瑪並非消滅通膨的唯一功臣,但是它確實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沃爾瑪的壓力下,供應商為降低生產成本,被迫將生產線移往中國,並帶動生產成本持續下跌。
其次,沃爾瑪自己整併產品製造來源。持續的成本壓力,表示只有規模夠大的公司,才能成為沃爾瑪的供應商;而若無法打入沃爾瑪的供應鏈,就等於斷送在產業稱霸當老大的機會。
不過沃爾瑪效應似乎正在轉向。由於價格低廉,美國商品消費量暴增,以致製造這些產品的主要資源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這些基本原料包括塑膠、鋼鐵、銅及天然、合成纖維等。
上游原物料上漲要反應至消費品價格需要一段時間,一旦生產面無法再降低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或當成本下降速度走緩時,下游便會開始感受到通膨的壓力。從製造廠商的毛利不斷遭壓縮,便可看出如此趨勢;目前製造商的毛利在三.五%間,已迫使廠商間進行整併以求更大的規模,更低的成本。上周緯創力(Flextronics)才宣布,有意購併其競爭對手之一旭電(Solectron),也是為了追求規模極大化。
隨著產業進行整併,最後將只剩下幾家大廠,屆時,沃爾瑪將頓失議價優勢,再也無法左右逢源、壓迫製造商了。當成本再也降不下去之際,就是通貨膨脹開始反映在消費端的時刻。
或許這就是上周美國債券殖利率突然飆升的原因——終於反映未來可能發生通貨膨脹的期待。緯創力的放話與殖利率上揚這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雖只是巧合,但卻足以令人感到一絲寒意。
至目前為止,沃爾瑪鋪天蓋地的議價能力已壓得台商喘不過氣來,而在另一端,台灣又無法從原料上漲得到好處。不過末端產品價格持續走跌,而上游原物料成本漲個不停,這個態勢終將反轉;大宗商品的高昂價格已誘使上游業者開出新產能,大宗商品價格終將開始走跌,不過這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總有一天,台灣和其他「中間」製造商,能大聲向沃爾瑪的降價要求說「不」。或許中國是世界工廠,但台灣仍是這間工廠主要經營者。如果趨勢成真,那對台灣而言反倒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