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常委會在兩個禮拜前,否決了香港於二○○七年普選特區行政長官,及二○○八年立法會議員選舉一半席次由普選產生,另一半由功能團體產生的提議。中國政府其實不必急著現在做出這樣的決定,明年、甚至後年再來談都還來得及。
不過把時間拉長來看,從中國建政五十多年來的政治歷史可以發現,中國所有的政策或官式發言,背後都存在了一定的意涵。這麼形容吧!整個中國政府可以看成一個大黑盒子,而跑出來的signal(訊號)都經過安排,想要了解這個黑盒子在想什麼,只能透過少數的訊號去解讀與推敲了。
至於民主國家的政府則像個透明盒子,反應出來的多是noise(雜音)。在民主制度中,選民的意見會隨時輸入大盒子裡,民選政府必須快速作出反應。
我們可以將台灣這次總統大選後的動盪不安,做為中國不允許香港民主普選,以避免發生類似狀況的藉口。不過即便北京的思惟如此,也不必把這事弄得國際皆知不可,刺激香港人就算了,也惹毛了美國國會。此外,香港是吸引台灣接受一國兩制的樣板櫥窗,原本「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這下全破功了;未來在與台灣的談判上,中國的說服力就更弱了。因此中國人大常委做出此決議的政治成本不低。
因此我們好奇的是,為什麼在這麼高的政治代價下,中國還要在此刻否決選香港普選?背後真正的考量為何?
中國經濟熱了這麼久,大家都同意該要有個向下循環了;差別只在於,中國經濟是會軟著陸還是硬著陸(soft landing or hard landing)。
中國的基礎建設一向薄弱,自一九四九年解放,至八○年代的改革開放前止,幾乎不曾有過像樣的經濟基礎建設,如大躍進、土法煉鋼等,也都投在錯誤的方向。產業結構空洞、基礎建設貧乏,上游原物料品質欠佳,運輸系統也不堪負荷,再加上交易制度不健全,都是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隱憂。
現更值得擔心的,是中國落後的金融制度,尤其過去五年多來,不曾進行重要的金融改革。像韓國、台灣的金融業,都已反應金融風暴,而做了不少的變革。
相對地,中國金融產業並沒有什麼調整,儘管四大銀行的呆帳高掛,但是市場地位仍屹立不搖,民間銀行也始終沒有成長。依照中國官方的統計,金融業的呆帳率在四成左右,在今年首季GDP(國內生產毛額)九‧七%的成長率下,銀行呆帳都還在四成的水準,一旦經濟反轉向下,呆帳率要高到什麼程度,實在不敢想像。尤有甚者,四成的呆帳率是官式版本,大家都心知肚明,真實的呆帳率肯定要往上加碼。
分析起來,亞洲金融風暴,或是更早的日本衰退,重要成因就是銀行資金分配失當所造成的;因為亞洲國家的銀行放款,不是由政府或大股東指示,就是只為了成長,而未考慮到風險及投資報酬率,以致資本大量流入沒有效率的產業。
另一個問題是,亞洲金融放款不平均;像東南亞國家多集中在地產開發,韓國被財閥壟斷,日本是大商社;而中國則集中在沿海地區。
當經濟體的呆帳多、負債率高時,市場就開始會緊縮信用,供應商擔心收不到貨款,只願意現金交易;若再加上脆弱的銀行體系,更幫不上忙。因此企業不得不走上低毛利的外銷代工路線,雖然價格被砍得凶,但是東西賣得掉,保證拿得到錢;目前中國就有很多公司從事低毛利的外銷代工業務。因外銷暢旺,也吸引外資爭相投入,讓中國經濟看起來頗具效率。
不過中國政府始終存在legitimacy(合法性)的問題,因為政府不是由民選產生。在過去共產黨還可以藉著馬克思主義或毛澤東教條維繫權力的正統,但是改革開放後,現行的制度早已是極端的資本主義,近來又開放讓有產階級加入原本「血統純正」的共產黨,已不能再用以往的「農工無產階級專政」作為權力的合法來源。
現今中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一是藉著經濟成就,讓人民安於接受共產黨的統治;再者就是當年毛澤東所說的「槍桿子出政權」。於是我們又回到原點,為什麼中國要作出傷害香港人民的感情,要港人死了民主權利這條心?這代表北京方面了解,短期內中國經濟要再高速成長有其困難,但又不能讓民眾懷疑共產黨的權力來源,所以先打預防針,不允許發生任何變動的可能。
中國的資本制度與政治制度一樣,都是超級黑盒子,完全不透光。根據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規定,銀行資本適足率必須達到八%水準,連日本銀行一度都只剩下四%,中國銀行能有二%就算不錯了。說穿了,中國銀行早已實質破產了,根本不可能救得回來。
中國缺乏民間投資管道,儘管近來股市投機熱絡,但是以其經濟動輒八、九、一○%的成長,股市在這五年幾乎沒什麼表現。政府並沒有提供老百姓太多的投資選擇,不碰股票,就只能放在銀行存款,造就高額儲蓄。然而面臨銀行高逾四成的呆帳率,一旦政府告訴人民存在銀行的錢沒了,對中共政權會造成何等衝擊,實在難以想像。而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另外,銀行主要的呆帳來源是國有企業,政府要解決呆帳問題,就得想辦法重整國企,或結束或拍賣;這麼一來,政府既是債權人(國有銀行),又是債務人(國有企業),角色衝突的結果,就是對呆帳問題視而不見。
美國白宮日前表示,不會繼續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施壓。白宮既然都這麼說了,顯然也是對中國政府的難處了然於胸。當然白宮可能更早前就知道這種情況了,只是當時只考慮到年底的大選;但是現在改變想法,認為如果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搞垮了中國經濟,或惹毛了北京政府,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中國的處境眼前似乎只有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成長。不成長或是成長趨緩,問題就接二連三地冒出來;這也是我認為至少今年內,人民幣不可能升值的原因。而溫家寶放話要對經濟降溫,後續的變化很值得觀察。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經濟走緩,以及其後衍生的問題,中國才會對香港民主化展現強硬的態度;由於香港人逆來順受慣了,所以港人對中國的觀感並不在北京政府的考量之內。北京真正要傳達的對象有二,一是內地的廣大人民,不要妄想走民主化的路,因為連香港都沒份了,內地更不要想。
二是讓過度關心中國民主等議題的外國政府了解,別再對人民幣作文章了,否則逼急了,讓中國內部發生意外的不安,甚至走回頭路,以後大家都別想要有好日子過。這次關起門來打自家小孩(香港),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