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秋以來, 中國逐漸在國際經貿社會成為眾矢之的。 墨西哥總統胡克斯(Vicente Fox )指控北京官員招商手段卑劣,行徑有如海盜。義大利經濟部長邱孟地( Giulio Tremonti )宣稱,歐洲對中國貿易開放不啻自殺。 在華府,中國經貿政策不夠開放及人民幣幣值明顯低估,被指為美國流失製造業就業機會的罪魁之一,布希政府終將對中國採取較為嚴厲的經貿立場。至於從土耳其到東南亞國家協會的若干國家,中國威脅論正逐漸瀰漫而成主流民意。
就先進國家而言,儘管中國吸引眾多外國投資,其市場依然存在重重障礙。智慧財產權保障不足、農產品關稅及配額壁壘仍高、對金融市場開放速度太慢,都是常受詬病的經貿障礙。
歐盟及美國官方最近都曾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的開放,與當初承諾的頗有差距;美國白宮及商務部上月中旬並宣布組成專案小組,調查以中國為主的有關傾銷、補貼及操控匯率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並採取必要匡正作為。
操控匯率是中國最受批評的經貿手法。中國自一九九四年以來,其經常帳一直處於順差,人民幣匯率卻一直釘住八.二七七兌一美元的價位。人民幣的固定匯率雖然在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被視為防止競相貶值的安定力量,其後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去年已逾一千億美元。
同期間,中國官方持有的外匯存底繼續累積,如今已逾三千六百億美元,在全球僅次於日本。擁有偌多外匯存底而人民幣匯率卻固定,愈來愈多人乃批評中國政府是透過壓低幣值,維持出口競爭優勢。特別是最近一年半以來,美元價位貶落,從歐元、日圓到其他亞洲貨幣都相對美元升值,惟獨人民幣隨著美元貶值,乃導致國際間對中國的批評及敵意。
人民幣究竟低估多少,各方言人人殊。國際間的估計從最低的一成,到美國製造業者協會指出的四成,乃至於《經濟學人》按大漢堡指數算出的五或六成。同樣地,人民幣低估的問題應如何解決,各方也是見仁見智。
九月訪問北京的美國財政部長史諾( John Snow )給中國當局的建議是: 建立基於自由貿易、開放市場、資本自由流動及以市場為根本的匯率制度。得過諾貝爾獎的貨幣學者孟岱爾( Robert Mundell )九月在台北強調,人民幣大幅升值,將釀成中國經濟大災難,他並乘機倡言建立亞洲貨幣區。
研究中國經濟的權威學者拉迪( Nicholas Lardy )則認為,人民幣可分兩階段調整,先是升值一、兩成,擴大可容許的波動幅度,並改釘美、歐、日三種貨幣。第二步則俟其金融體系體質強化之後,改採管理浮動,容許資金自由流動。
北京當局基於面子,迄今不願在外力之下放棄固定匯率,或讓人民幣升值,只同意採取若干沒有時間表的措施,試圖在強調穩定的前提化解升值壓力。不過,有如台灣在一九八○年代中期的經驗教訓,抗拒升值的代價是自作自受,引發大規模經濟泡沫。
已成眾矢之的的中國,勢必受到國際間更多壓力,而逐漸進入選戰熱季的美國,最可能對中國經濟出手。抗拒升值的中國,同樣可能在世貿組織墨西哥坎昆會議失敗之後,激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
對台灣來說,旁觀人民幣升值的議論,凸顯了中國經濟在光鮮亮麗外表之下的不堪;銀行體系的脆弱、外匯管制的僵化、潛在資本外流的危機,只是其中一部分問題。已經把對外投資六成雞蛋放在中國之籃的台灣,同樣可能在國際間反制中國的經貿作為中受池魚之殃。面對經濟如此高風險的鄰邦,台灣不能在經濟安全毫無應對之計。(作者盧世祥為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