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偎大邊的金科玉律出現了反證。
這樣的呼聲,猶如在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的頭上澆了一盆冷水,因為在與中國簽訂協議後,他就滿懷信心地四處奔走,好趁「熱」推動東盟成員國,希望能仿效歐盟,於二○二○年成立經濟共同體。
十二月十三日,歐盟又制定一項經濟標準,為的是要讓匈牙利、波蘭、捷克等十個國家能在二○○四年加入歐盟。眼見歐盟經濟體的版圖愈擴愈強大,將超越擁有五億人口的東盟,而東盟居然還要把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往外推,此刻,吳作棟的熱心怕已冷卻成無奈和可惜。
然而有趣的對比是,東盟反對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的理由,居然與遲不願加入歐盟的英國類似──保障自身的經濟發展與主導權。
根據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六個主要成員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與汶萊,決定在明年一月一日前將規定的產品進口關稅降到五%以下,並要求越南、緬甸、柬埔寨和寮國等成員國也應在二○一○年前達到同樣目標。
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儘管東盟制定的標準已低於預期,但許多會員國擔心,光是在東南亞的鄰國之間實行自由貿易,就會導致失業增加。若再與蠶食力量強大的中國合作,無異是「引狼入室」。
就以印尼為例,其本地服裝製造商與中國業者的競爭,從海外出口市場延燒到印尼的國內市場,由於競爭太過激烈,本土廠商幾乎無法抵擋中國低成本的製造,使得印尼貿易部部長蘇宛蒂必須將服裝進口關稅從原來的一五%到二○%提高到四○%。這幾乎是世界貿易組織( WTO )所規定的上限。
難怪目前印尼的反對聲音最強烈。但正因為同樣的戰況既出現在製鞋、農產品等各行各業,也出現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以致印尼的呼聲在東南亞開始引起回響。只是,也有東盟成員擔心,若東盟遲遲無法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甚至出現對立,最後將導致東南亞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被邊緣化。
中國的低製造成本、龐大市場胃納,以及衍生的超強吸金力,連遠在南邊的印尼、北邊的日本都深感不安,就在對岸的台灣怎能不備感威脅而該有所因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