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失業率超過九%、宣布破產企業逼近四萬大關的德國來說,「家裡」還能有公司花得起大錢去參加商展,九月才連任的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實在應該頒個獎給這些「出國掙錢又爭氣」的活力一族。
十一月三日,正當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alker Bush)沈浸在期中選舉的勝利喜悅時,德國那廂則由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 Chrysler)帶頭的一百家企業,踴躍地前往巴格達參加第三十五屆的國際商展。
這消息還是由德國媒體所揭露的。雖然媒體試圖要採訪與會的企業家們,但幾乎全遭到了拒絕,媒體只好到會場上尋找向來會大做廣告的克萊斯勒招牌拍照「存證」,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克萊斯勒私下表示,若克萊斯勒成為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坐車的供應商,勢將引起美國及其盟國的不滿,甚至是抵制,所以這次拒絕在會場上公開亮出招牌。
不過,為求企業存活,克萊斯勒只能拒絕亮招牌,卻無法拒絕到巴格達參展做生意,畢竟那裡有錢的阿拉伯王子太多了。
當消息傳回德國,同時也很快地傳到美國,不爽的抗議聲浪四起。率先提出批判的就是德國自家人,一家左派報紙就明指:「戰爭在即,德國工業界還不避嫌的前進伊拉克市場,其中必有蹊蹺。」接著又配合一篇報導指出,一九九一年爆發波灣戰爭時,就有德國製造商提供伊拉克巨型火砲好去攻擊以色列。
巧的是,這篇報導刊出不久,德國中部的地方檢察官對一家企業提起告訴,罪名是:向利比亞提供毒氣工廠的相關設備,違反了德國禁止向戰爭與國際關係緊張的地區提供危險品。
這下子,美國可火了,一致把矛頭指向施羅德,認為施羅德對企業界的不當交易太過放任。但其實施羅德也很為難,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指出,德國政府坐視不管企業界,一方面是不願意得罪企業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看到法國和俄國企業在伊拉克市場活躍不已,怎可能禁止自家的企業尖兵失去到伊拉克去分一杯羹的大好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