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位資深演藝人員日前走上街頭,抗議來自日本、南韓、中國及香港的戲劇大行其道,妨礙本土藝人工作及生存權,這一行動成為頗受矚目的影劇新聞。
演藝人員飯碗不保,是由於外來戲劇打入本國市場。三大報之一的聯合報系在近兩年實施兩次優惠退休離職方案之後,還不得不進一步瘦身,除了報業近年面臨的廣告萎縮等困境,應該也著眼於因應蘋果日報即將前來台灣,進而引發報業市場大戰的大勢。換言之,外來競爭已然觸動台灣傳播媒體新一波攻防,其結果將重塑媒體生態環境。
外來競爭對台灣傳播業形成威脅,其一是價格優勢。中國戲劇製作成本低廉,與台灣幾無語言障礙,其較易打入台灣媒體,自不待言。即令韓、日、港劇,台灣為其衍生的海外市場,價格亦明顯低於台灣本土影劇產品。這也反映台灣影劇產業的品質問題,亦即面對外來產品的價格競爭,國產影劇產品的品質不足以支撐其遠高於舶來品的成本。業者或降價,或提升品質,或創造附加價值,方足以一爭長短。
事實上,即使不考慮成本或價格因素,台灣影劇產品的品質也未必優於在市場攻城掠地的舶來品。
以韓劇而言,其從台灣有線電視開始,逐步打入無線電視,乃至於在八點檔占有一席之地,所依恃的並非只是價格優勢。例如播映中的《玻璃鞋》及《情定大飯店》,均由姜銀璟編劇。這兩齣戲不僅具備商業戲劇吸引人的要素,如愛情、親情、商場爭鬥,更重要的是,其製造戲劇張力的方式合理而細緻,不像台灣八點檔戲劇之悖離常理,常把劇中人物及觀眾當白癡看待。同時,這兩齣劇都以現實生活為內容,戲劇與社會脈動相符。至於兩齣韓劇三十多歲的女編劇姜銀璟所刻意強調的勤勞、節約美德,發揚處逆境的人性積極、進取及善良層面,尤為膚淺的台灣八點檔戲劇所欠缺。
影劇產品如此,文字媒體亦然。《壹週刊》去年五月創刊,旋即成為銷售量最多的周刊,其勇於扒糞,以調查報導揭發公職人員的腐敗,其提供生活資訊之實用、製作整理資訊之用心,乃至於不唱衰台灣的評論態度,均有可取之處。誠然,其報導無干公益的私人生活常聳動、誇大而有侵犯當事人隱私權之嫌,處理國安局密件亦流於粗糙武斷,惟《壹週刊》繼之打算創辦蘋果日報,並以高薪延攬編採人員,無疑將在台灣報業掀起新一波風潮。
整體言之,由於外來競爭者的加入,以其價格及品質優勢,台灣的傳播業者,特別是資訊內容供應者,將面臨極大的挑戰。現在,來自海外的競爭者挾其價格及品質優勢叩關,台灣公眾正面回應,對新聞、影劇等內容供應者必將帶來衝擊,失業、倒閉是可能的代價,惟亦只有經過痛苦而認真的調整,台灣的內容供應產業方可能浴火重生。演藝人員上街頭、聯合報系執行「精實方案」,只是這個過程的兩個事件而已,不論媒體是否報導,此一過程都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