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軍偵察機迫降中國海南島的事件無法和平落幕,美國與中國大陸雙方都將面臨有百害無一利的困境。對美國而言,布希政府不僅要面對美國對中國大陸情報搜查優勢大失的情況,還必須處理上任以來首宗陷入進退兩難窘境的外交考驗。
此外,美國認為偵察機乃美國領土之延伸,因此禁止中國大陸任何人員登機進行查驗行為。再加上中國大陸延遲三天才讓美國駐中國官員探視偵察機機組成員,且未明確宣示何時釋放機組員的舉動,恐將導致僵局繼續延長。未來,這些機組員更可能因在司法調查過程中,成為中國大陸當局的人質,屆時,中美雙方因軍機擦撞事件而導致的外交衝突可能越演越烈。
由於美國這種堅決不肯道歉的態度,迫使中國大陸當局同時必須承受不少來自內部的壓力。首先,中國大陸內部中極為複雜的決策過程已挑起各利益團體間的衝突;其次,由大眾輿論所形成的壓力,進一步迫使中國大陸領導人不得不直接面對這項外交衝突。簡言之,來自輿論力量的支持,使中國大陸當局更能無所顧忌地與美國周旋。
如果中國大陸當局想要藉此軍機擦撞意外事件,獲得美方在以下各項談判中讓步,未免也把如意算盤打得太快了。例如,可能導致台灣海峽兩岸軍事平衡狀態重組的美國對台軍售案,將會是第一個考驗中國大陸談判能耐的因素。另外,中國大陸在反飛彈防禦協定、北京爭取二○○八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聯合國人權會議、美國國會通過給予中國大陸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相關資格認定等國際性議題上,中國大陸當局仍需要美國政府從中協助。
當然,任何這些極具爭議性的因素均有可能導致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走向決裂。不過,中國大陸官方似乎傾向將此宗軍機擦撞事件視為非嚴重性的危機。即使如此,中國大陸仍將藉此測試布希政府對中美雙方外交關係的神經反應模式。從上個月布希總統與中國大陸副總理錢其琛的會面當中可發現,中國大陸當局與美國均盡力在時有波折的過程中,維持雙方穩定的關係。但是,從此次的軍機擦撞事件中,中美雙方對於多項事務仍呈現意見分歧來看,未來恐怕還是需要透過正式外交途徑,才有辦法解決此難題。(本文摘錄自四月九日出版之最新一期《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