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美國國會議員一直維持不錯的關係,不管是眾議員還是參議員,台灣當局都有一定的溝通管道。而部分對台灣較友善的美國議員也不時來台拜訪,希望能更進一步地了解台灣的現狀與未來的計畫,以作為他們回國後擬定亞太或中國政策的參考。而這些來台的參眾議員也會找一些比較了解台灣的老美聊聊,聽聽他們對台灣的觀感和看法,而我也是常常與議員們碰面的一位。
事後這位參議員與朋友談起時表示,在華盛頓是有一群很支持台灣的議員,不管是美國的中國政策還是對台軍售,他們都希望能給台灣更多的協助。但是台灣方面也要給他們一個印象,包括台灣軍隊是不是夠專業、有效率地使用這些新式武器,這樣他們也才願意更努力地幫台灣爭取到更高性能的武器。
我不知道後來這位參議員有沒有等到「愛國者飛彈有空」的時間,但是我想台灣軍方有必要做一些改變,不管是為了軍方的形象還是為了軍方的專業。
戰爭確實是人類最不具生產力的行為,也不是值得鼓勵的事;但是以台灣的環境來看,實在沒有忽視戰爭的本錢和條件。跟戰爭有關最有學問的一句話,是《孫子兵法》裡所說的:「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個意思應該很清楚了,真到了要靠打仗才分勝負的時候,不管打輸打贏,都不算高明;最厲害的軍事家是不動武就能讓敵人懾服,不過要做到這種境界是有條件的。
我認為國防部的主要任務,在於強化外界對台灣作戰能力很強的印象,讓對台灣不友善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不然等到真的動起武來,不管最後的結果是勝是負,其實都算輸了。所以軍方反而應該更開放一點,善於宣傳,把握各種宣揚戰力的機會,讓外界知道你很厲害;這樣對方就要考慮,對台動武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到底值不值得了。這一招美國發揮得最淋漓盡致,所以沒有一個有理智的國家敢正式對美國宣戰。
尤其面對美國這些國會議員,日後美國是否能繼續出售更尖端武器給台灣,也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如果他不了解前一批武器你有沒有好好運用,又不讓他們看現在的情況,下一回他還要不要支持台灣就很難說了。當然軍方要秀給人家看,一定要先加強軍事專業化,才能展現效率的一面。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台灣的主要作戰對象是中國,但是中國要入侵台灣,光靠海軍陸戰隊是很困難的,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運輸艦來運送。再者,一般評估入侵的軍隊兵力要十倍於防守的兵力,以台灣四十萬軍力推算,中國起碼要有四百萬大軍渡海來台; 就算她有辦法送那麼多人過來,也沒有 CCC ( communication、control、command,通訊、控制、指揮)的能力。加上台灣西岸水淺多淤積,東岸則有峭壁,都不是理想的登陸搶灘地點;所以未來兩岸萬一不幸出現軍事衝突,一定是科技戰爭,不是戰鬥機就是飛彈在空中高來高去,再不然就是軍艦遙遙相望,絕對不會是一刀一槍的傳統戰爭,所以科技武器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就我所聽到的,台灣的軍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克服,其中包括 NCO (Non-Commissioned Officer,後勤維修補給等非戰鬥兵科的志願役軍官)在部隊裡未受到合理的重視,常常是數著饅頭等退伍,役期一滿就退伍走人;前一陣子台灣的高科技武器常出狀況,或許就是經驗豐富的維修人員不足所致。
美國是採募兵制的國家,部隊裡都是志願役的軍人,而為了吸引年輕人加入軍隊,軍方也大力宣揚入伍的好處,包括給予完善的技能訓練,軍方也因為軍人普遍接受良好的訓練而提高整體部隊的素質,這樣才有能力與民間的就業市場競爭。
台灣的年輕人在高中、大學一畢業後,處於高度學習的重要時刻,便得放下一切去當兵;當兵固然是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管道,但是如果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學習社會、經濟等各方面更重要的技能,不是對國家更有貢獻嗎?所以我認為台灣可以考慮慢慢改為志願役,因為台灣的軍隊人數太多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沒有軍人,不過改為志願役後,可以好好挑一些真正適合的人來當兵,同時增加他們在科技方面的能力,這樣或許在減少了一半的人數以後,反而提升了兩倍不止的戰力。
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一樣,當你擁有太多的時候,就不會考慮到效率的問題;政府擁有太多的預算就會浪費,部隊擁有太多的義務役軍人,就不懂得善用人力,也會形成另一種浪費。在台灣當過兵的朋友就常提到,部隊裡能做的正事就那麼多,可是又一直有新兵進來,於是就有一些被派去養豬,再不然就是去長官的家裡打掃、裝潢;想想看,養再好的豬能抵擋得了中國的入侵嗎?這就是軍隊人數過多而產生濫用人力資源的現象。
除了人力沒有充分運用之外,美國參議員還透露台灣的陸海空三軍之間沒什麼配合,各自獨立行事,合作精神也不夠。其實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都一樣,美國也不例外。唯一讓人欣慰的是,中國在這方面的情況更是嚴重。
當然以中國軍隊目前的科技、訓練及軍種合作各方面都不如台灣,或許會有人認為台灣軍方現在的表現也不差;但是若是台灣軍方要選擇進步這條路,那就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尤其在專業形象和給外人的戰力印象方面,還要更加努力,並藉此拉高中國入侵的門檻。
近十年來美國分別在科威特和南斯拉夫展現了高科技的作戰實力,讓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大吃一驚。伊拉克敢發動侵略科威特的戰事,是因為了解美國在越戰受挫後,民眾對美國青年再次為了別的國家而上戰場一事非常厭惡;但是沒想到這種高科技的作戰模式節省很多人力,也讓傷亡人數降至最低,並且能快速解決衝突。而美國的軍事行動也更令其他有野心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從這個案例來看,以戰止戰的心理技巧本身也是一種戰爭。
近年來,中國幾任的領導人各方面表現都還算正常,唯獨一提到台灣就變得很歇斯底里,我認為這也是一種作戰技巧。雖然全世界的主要軍事專家都認為中國要攻打台灣困難重重,贏面也不大,但是中國領導人要傳達的訊息十分清楚,就是其必戰的決心。
打仗要考慮的不外兩項,一是自己承擔損失的能力,除了要盡量降低己方損失外,再來就是如何造成對方的最大損失。中國一再強調的是她接受損失的意願和承受損失的能力,如此自然也達到對台施壓的目的。
一般而言,每投入一元的國防預算,其所產出的 GDP 大約只有八毛錢; 也就是說國防預算是浪費錢的事,不但無法增加貢獻,反而會拖累經濟成長。如果拿同樣的錢來投入電子業,或許可以有一.四元、甚至一.八元的產出,對經濟成長幫助很大。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如此就廢掉國防預算,但是可以朝科技、專業、效率的方向努力。比如民生工業中的雷射、通訊、電腦科技等,一開始都是先由軍事投資,再逐漸衍生而來的; 此外汽車的 ABS 系統也是,而網路則是軍事科技對經濟事務的最大貢獻。
所以我們可以想辦法增加國防預算的效率、減少浪費,甚至減少一半的軍隊人數,而省下來的錢可以用在教育訓練及新科技研發上面,並適時增加外界對台灣軍力的重視程度,這才是軍方專業的作法。美國能在伊拉克國境內打勝仗,不是以量取勝,靠的就是科技及專業。
當然各個國家的軍隊都有其內在的問題,要改變過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過最近積極查辦的尹清楓案或許會是台灣軍隊轉型的轉捩點,如果這個案子能夠偵破,將成為民間打開軍方神祕、保守黑盒子的鑰匙;一旦軍方與民間建立起溝通的管道,軍隊的效率與專業將能更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