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江季芸原本是大學的助理教授,擁有不錯的薪資待遇,但是結婚後,買車、買房、育兒、給父母孝親費、支應生活開銷等,年過四十歲才驚覺帳戶裡的存款也是少得可憐。
加上少子化的衝擊,在大學任教的她產生警覺心,下定決心投資理財,為往後人生另闢新財源。她藉由反思自己的金錢觀念和消費行為模式,開始學習記錄收支流向,同步進行理財與投資,在釐清留不住財富的原因之後,她的經濟狀況開始改善,資產也穩健增長,只花了5年時間就從300萬滾成1300萬,50歲提早退休。
江季芸現在已離開校園,將心力投注理財教育,她認為想要真正存到錢,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錢留給未來的自己,「月初存錢,月底不夠,就回頭去提領月初存的錢來用,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態。」
光是想的不會變有錢!她分享66個心法+88道練習,每天只要專注5分鐘,就能一步步建立財商,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
我們工作賺錢,除了為了維持基本開銷,也是想讓生活更快樂、更美好。只是有時會買了一些用不到的東西,在無形中產生浪費,例如:明明吃不下那麼多,卻點了滿滿一桌菜,通常這時候會怎麼辦呢?
一、怕浪費所以硬把食物全部吃光,除了會讓腸胃不舒服,腰圍還會越來越寬、體重越來越重,讓身體變得不健康。
二、怕浪費所以硬把食物全部吃光,因為擔心變胖所以必須做更多運動,或是再多花一筆錢購買減肥類的茶飲、食品來幫助消化。
三、把剩菜剩飯打包回家,結果食物到隔天已經變得不新鮮、不美味了。
四、把剩餘食物全部丟進廚餘桶,對地球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省下1000元能買100股ETF
一盤120 元的小菜能改花在什麼地方呢?現在有許多股價10元、20元的ETF,120元可以用來購買股價10元的ETF共12股,或購買股價20元的ETF共6股。這個「改花」的概念,其實就是在花錢之前先用「機會成本」的角度,來考慮金錢的價值與效用,幫助自己評估消費決定,把金錢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只要改變點餐的習慣,一開始只點吃得完的分量,吃不夠時再加點,通常會發現原本點的食物其實已經夠吃了,就能省下一些餐點的錢,這樣的方法是我們平時就可以開始練習的。
生活中還有好多機會成本的例子,例如:一顆100元的扭蛋,打開後就失去驚喜、被丟在一旁,100元可以用來購買股價10元的ETF共10股,或購買股價20元的ETF共5股。一件你已經有類似款式,價格1,000元的衣服,可以用來購買股價10元的ETF共100股,或購買股價20元的ETF共50股。
▲千萬不要小看一顆百元扭蛋、一盤120元的小菜...每一筆小錢,都是你打開財富自由大門的鑰匙。
其實,一張ETF或一張股票,是由1,000股零股所組合而成。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張1,000片的拼圖,只要一片一片拼,就能拼出一張完整的拼圖。以這樣的觀點來累積ETF的零股數量,每一筆小錢都很重要。
我們經常哀嘆自己沒有多餘的錢用來投資,但只要把生活中一些可有可無的支出節省下來,把它們轉變成「零股基金」,如此一來,每天都能為自己「存零股」。5股、10股慢慢累積,就能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沒有負擔地增加資產。
可以在家裡準備一個撲滿或存錢盒,每天把用機會成本省下來的錢,投到撲滿裡,每隔一段時間再把錢存到銀行帳戶中,就有資金啟動「機會成本投資法」了!
將節流金額換算成零股
你是否常買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或是買了一些用不太到的東西,造成浪費呢?這些東西的金額是多少?如果把這些錢省下來轉換為ETF,可以買到多少數量的零股?現在,我們就以價格10元的ETF 為基礎,換算一下這些東西的機會成本吧!
作者簡介_江季芸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博士
現職:理財教育作家
經歷: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充滿熱情活力的江季芸,過去將心力投注於大學教育,期望學生能學有所成,畢業後發揮天賦、一展長才,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現今已離開校園,將心力投注於理財教育,期望大眾能培養良好的理財觀念,享有豐盛富足的人生。
擁有財富除了能讓自己與家人獲得更美好的生活,也有更多能力發揮互利共好的精神,幫助別人越來越好,使我們的社會邁向祥和的真善美境界。
著有:《自己養會下金蛋的鵝》《波段存股法,讓我滾出千萬退休金》《【小大人的理財素養1】跟著晴晴學生活理財》《【小大人的理財素養2】漫畫圖解.未來不為錢煩惱的致富養成記》。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5分鐘致富練習:每天一個小覺察,預約財務自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