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上周五(5日)舉辦會員大會暨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針對國內退休議題,進行專題演講與討論。
協會理事長巫慧燕致詞表示,從協會的角度,我們都希望每位退休人士,都能享有一個富足的退休生活。
巫慧燕指出,大家除了倚賴勞保、勞退,其實雇主可以透過提撥高於6%的勞退,利用額外增提來留財。我們也應借鏡其他國家,透過勞工自提自選、稅率優惠來鼓勵退休規劃。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
今周刊梁永煌:年輕人、退休族的基金,放同一籃子操盤不合理
今周刊過去曾針對勞保、勞退制度,撰寫多篇封面故事,希望推動勞保改革,勞退自提自選投資方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解釋,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至今,除雇主須替勞工提撥薪資6%的退休金以外,也開放勞工自行提撥6%薪資,替自己的退休人生做準備。
只是,根據勞動部資料顯示,截止自2024年4月底,勞保全體提繳人數為757萬人,但只有111萬人自願提繳退休金,占比達14.69%,仍有待提升。
梁永煌認為,勞工包含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準備退休的資深上班族,能夠承受的投資風險、績效均不同,但勞退卻是把整個勞工族群一視同仁,採用同一標來操盤,有違投資常理。他呼籲,應趕緊開放「勞退自提自選」方案。
勞退自提自選獲立委、民意支持
梁永煌指出,今周刊於2024年調查立委意向,有71%的立委支持勞退自提自選。另外,也有7成民眾支持開放自提自選,且有超過55%受訪民眾,表示會因此增加自提意願,遠高於目前僅14.69%的自提率。
去年,已有多位立委向勞動部提出,比照私校退撫基金,開放勞工自提自選,但當時勞動部憂心勞退近似於社會保險,若遇到股債波動較大,勞工恐難承擔盈虧。
梁永煌認為,只要讓投資人理解自負盈虧,簽署切結書即可。且若參考2013年上路的私校退撫基金,截止自2023年的投資績效,保守型投資組合累積報酬達20.14%,穩健型累積投資組合累積報酬率為69.58%,積極型投資績效為75.6%。
▲政治大學風管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
什麼是第三層退休金?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分享,第一層退休金指的是國內勞保這類制度,只是目前已面臨破產危機,即便政府持續每年撥補千億來支應,也只能將勞保的破產時間,再延後3年。第二層保障勞退制度,黃泓智認為,即便雇主、勞工各自提撥6%,但也難以滿足退休生活及應對通膨。
因此,黃泓智參考了國際作法,認為應該提供第三層保障,導入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並提供可提撥額度、提領時間、是否納入所得稅、股利是否該課稅等方面來思考。
TISA如河落地?稅收優惠是關鍵
目前,如美國、加拿大、挪威、香港、泰國都有類似制度。黃泓智以政經背景相似的香港TVC制度推估,若台灣勞工每年扣除額度最高8萬元,並提供稅負遞延、股利所得免稅等優惠,直到滿65歲時再提領。
黃泓智認為,透過稅率減免,可以快速增加勞工自建第三層退休金的動機。只是,倘若勞工自提自免除所得稅、股利所得,預料將會導致稅收減徵逾800億,仍待有機關討論。
勞保快倒卻無人行動 產官學籲從制度起頭
「大家都知道,勞保快倒了,勞退只提領6%不夠,但卻沒有人願意行動。」政大風管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說,民眾對於退休理財的觀念,依舊會被過去政府宣揚的觀念影響,導致不少人認為靠政府就好。對於準備退休的教育仍不充足,最好的解方仍是建立在制度裡面。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分享,參考國際大型退休基金,他們除了投入公開市場,還有七成是投入私募股權,透過這類投資來發揮「影響力投資」。尤昭文點出,私募市場在台灣發展空間很大,譬如公共建設及基礎建設領域,包含智慧電網、全日照、倉儲物流等。
韋萊韜悅企管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周淑媛建議,其實韋萊韜悅為了實踐ESG,一直替員工提撥了高於6%的勞退,如果公司、雇主願意提供退休金,希望政府能夠鬆綁給予是當租稅優惠。對於雇主願意開辦教育訓練,提供勞工正確退休金概念,政府也應適當提供補助。
延伸閱讀:
補退休金缺口 勞保、勞退須雙軌並進 為何剩勞工還不能自提自選
當公教、私校退撫都開放退休金自選投資機制 政府不應忽視勞工想要勞退自選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