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最快4年後破產,74%民眾喊即刻改革 新政府非救不可 讓勞保活下去!

最快4年後破產,74%民眾喊即刻改革 新政府非救不可 讓勞保活下去!

(今周刊1427)

一套誕生時就注定短命的勞保年金制度,讓全台上千萬勞工長期被領不到退休金的焦慮感籠罩。

早在2012年,勞保就浮現病灶,宣告剩下15年餘命,接連喊出「不改會後悔」的馬英九、蔡英文政府,卻接連跳票……,改革空轉的10多年間,勞保財務黑洞急速擴大,此刻與破產的距離只剩4年,這是新總統無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搶救勞保,賴清德準備好了嗎?

周末上午,老先生起了個大早,滿懷忐忑到超商ATM插卡,緊盯螢幕畫面,當餘額跳出的瞬間,他臉色一沉,遲了大半月的勞保年金,依然沒有入帳……。櫃台結帳的店員,是與他年紀相仿的70多歲老婦,這年頭,多的是退休計畫被打亂,不得不重返職場的高齡打工族。

 

店門外,大群青壯年湧上街頭、拉著布條,抗議繳了1、20年的勞保保費付諸流水。年金倒了,退休金沒了,世代衝突升溫,人民的憤怒與焦慮不安籠罩社會。

 

政府也沒閒著,忙著加稅、印鈔票、變賣國有財產。只是,再怎麼傾洪荒之力仍追不上三級跳的數字:

 

1兆、2兆、5兆、10兆……,急速擴張的勞保累積虧損數字,讓國家財政陷入無底黑洞。

 

「這是勞保走向破產,我能預想到最糟的狀況。」一名研究年金制度20年的學者說,這些令人背脊發涼的慘況不是沒在別的國家上演過,「而台灣,與它們的距離愈來愈近了。」

 

或許看到這裡,執政者正大力搖頭,畢竟政府堅信上述景象不可能在台灣發生。近年,每當勞保危機浮上枱面,官員總是再三複誦「政府會負最終支付責任」、「有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但是,他們也從未說清楚,究竟怎麼做,勞保才能不倒?

 

勞保基金▲點擊圖片放大

 

再不改  勞保可能四年後破產

撥補+投資收益麻痺了危機感

 

曾經,執政者是這樣說的。

 

「年金制度的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總統蔡英文口中的「現在」,是2016年的6月。在她宣示後不久,政府確實火速推進,2018年完成艱鉅的軍公教年改;但是,工程更浩大、影響更劇烈,牽動著全台上千萬勞工退休權益的勞保年金改革,原地空轉8年。

 

「改革不及早啟動,勞保基金恐怕撐不久,民國116年之後,財務缺口幾乎是懸崖,直接跳到太平洋,要救都來不及了。」2017年,擔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的時任副總統陳建仁在記者會上,預示10年後的勞保「死線」。7年過去了,他成為主掌國政的閣揆,但改革沒有及早發生,勞保基金仍全速奔向「救也來不及」的破產懸崖。

 

勞保年金改革停滯的8年間,勞保財務惡化的腳步並未放慢。據勞保局2021年公布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截至2020年的基金結餘是7625億元,但潛藏負債高達11.05兆元;到了2022年,數字再向上攀升達到12.32兆元;去年更飆破13.04兆元,較4年前暴增近兩成,財務黑洞正以驚人速度擴大。

 

  • 潛藏負債:指勞保年金制度「截至財務精算衡量日為止,所有被保險人之年資應計未來給付總額」。

 

其實,勞保基金2017年起就入不敷出,每年保費收入不足以支應給付,原有的7千多億元基金遲早坐吃山空。2021年的精算報告預估,如果政府不做任何改革,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破產——也就是說,很可能在新總統賴清德任內走向末日。

 

勞保的病危通知早已發出,執政者想替它延壽卻遲遲不敢動刀,只能開出「撥補」藥方,想辦法吊著一口氣。2020年以來,靠著政府連5年編列預算,從一年投入兩百億元,逐年加碼到1300億元(含疫後特別預算撥補),撥補的挹注,勉強縮小了當年度的勞保收支逆差。

 

同一時間,勞保基金的操盤績效也大力加持,像是2021年全年拚出9.71%收益率,灌注基金近730億元;2023年,勞保基金更繳出罕見14.4%的亮眼成績,大舉進帳1100億元,基金餘額逆勢成長至8729億元。

 

藉著撥補和罕見噴發的投資收益,讓勞保基金近5年得以維持在7、8千億的水位,不至於太快見底;但勞保財務真的健全嗎?破產危機解除了嗎?

 

「這就是我最擔心的,投資報酬率提高,政府撥補金額增加,基金水位往上走,會讓大家迫切感降低了,延宕改革的時機。」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感嘆,勞保愈晚改、愈難改。

 

危機當然沒有解除。攤開2021年精算報告,答案很清楚,未來繳保費的人變少、領的人變多,預估在2025年,勞保當年收支逆差將達1366億元,已超過目前單年最高撥補金額,且這個數字將連年急速擴大。

 

到了2029年,勞保當年度的收支缺口將翻倍來到2795億元,2033年超過4千億元,2035年跳到5千億元……,光是未來11年間,基金累計缺口就接近「4兆」,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央政府兩個年度的總預算規模,換言之,政府不可能單靠撥補救勞保。

 

勞工勞保年金計算實例

 

繳少領多  收支逆差愈滾愈大

病因早在16年前種下

 

要讓病入膏肓的勞保重生,必須徹底改善體質,畢竟這套年金制度,從誕生的那一刻就病得不輕,注定要短命。

 

2008年7月17日,讓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難以忘卻。那一天,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勞工保險條例》,宣告勞保年金化在2009年正式上路,「為什麼我記得那麼清楚,因為三讀版本通過的當下,就種下今天不得不改的惡果。」

 

是什麼樣的制度,上路第一年就產生高達5兆元的潛藏負債?又為何推出短短3年,2012年首次勞保精算報告就預示2027年將破產,震驚全台?舉幾個簡單例子,不難追溯這些惡果的肇因。

 

在企業擔任高階主管的康先生,1983年加入勞保,依照當時的勞保制度,只要年資滿30年,就能領取最高45個基數,以最高投保薪資4萬5800元計算,他可以在退休時,一次領取勞保老年給付206萬元。

 

沒想到,2009年勞保年金化後,政府送上一份大禮,將勞保老年給付改為可以「月領」。依照給付公式,以最高6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乘以投保年資,再乘以1.55%的年資給付率,就是月領金額。

 

康先生工作到62歲退休,年資37年,以平均投保薪資4萬5800元計算,每月可領到2萬6266元,若他活到國人平均餘命80歲,累計領取的金額高達567萬元;即使考量利率折現因素,以年利率1.6%計算,他在18年間領取的退休金現值,同樣高達493萬元。

 

問題來了,沒有多繳一分保費的康先生,平白收到比政府原先承諾多出287萬元的退休金,且數以萬計的勞工同樣受惠,巨額退休金究竟由誰負擔?

 

勞保現行制度和蔡、馬政府改革版本比較

 

當年為民謀福  卻是債留子孫

制度構成世代剝削  更有明顯漏洞可鑽

 

令人費解的不止於此,再看與國際相比高得嚇人的「1.55%年資給付率」。修法之初,據勞保局的精算結果,若要維持50年財務平衡,給付率應設定在0.9%;然而專業精算敵不過政治精算,版本送到勞委會先是加碼到1%,行政院再從1.1%拉高到1.3%,送入立法院後,朝野多個立委版本更直接從1.5%起跳。

 

時任民進黨立委的準總統賴清德,當年也是參與修法的一員,他個人提案比照行政院的1.3%;但審查過程中,數度公開表態「支持」藍委侯彩鳳的2%版本,堅持將該版本納入協商。

 

「那時已經失控了,也不管原本規畫,不管財務精算,朝野漫天喊價。」孫友聯回憶,當時確實不少立委加碼喊到2%,這代表工作40年,就能有80%的投保薪資替代率,「當時若這樣修,現在也不用討論改革了,直接幫勞保寫訃聞比較快。」

 

在胡亂加碼催生的勞保年金制度下,過低的「上限13%費率」,過高的「1.55%給付率」,加上過短的「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計算期」,形同繳得少又領得多,勞工的保費貢獻和給付權益嚴重失衡。

 

台灣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傅從喜舉例,德國的費率逾18%,所得替代率降到40%多;韓國年金費率9%,比台灣低一點,給付率一路砍到剩下31%;回頭看台灣現行費率12%,但給付率乘以40年年資,所得替代率卻達62%,明顯偏高。

 

以一名勞工終身投保薪資都是3萬300元試算,即使一律採未來最高費率上限12%計算,每月保費為3636元(雇主負擔7成、勞工2成、政府1成),工作40年,總保費約175萬元;退休後每月可領取1萬8786元,保守用退休後平均餘命15年估算,可領到超過330萬元。

 

  • 勞保費率上限:勞保費率上限為13%,包含普通事故保險費率12%+就業保險費率1%,而用來計算老年給付的普通事故保險費率,最高只有12%。

 

繳得少、領得多,潛藏負債愈滾愈大,制度注定會走向破產。但是,勞保改革要解決的不只有財務問題,還有制度內的不公平。

 

兩位相同世代的勞工,一人終身以最高薪資投保,一人先以最低薪資投保、趕在退休前5年才一口氣拉高到薪資投保上限;兩人畢生貢獻的保費金額落差甚遠,但因僅採最高60個月(5年)平均投保薪資,讓他們得到的給付金額相同,這也是無固定雇主勞工透過職業工會投保「鑽漏洞」的路數。

 

不只代內制度不公,代間也失衡。「在我的職涯裡,很長一段時間繳的費率是6.5%,現在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繳的是11%、12%,但未來我們的給付權益是一樣的。」孫友聯不諱言,這也是一種世代剝削。

 

推動改革

 

歷任總統提改革皆遇強力反彈

新國會、新民意正凝聚新共識

 

制度極為不合理,不是今天才知道,前總統馬英九和現任總統蔡英文,曾分別在2013年、2017年提出改革版本,卻也因反彈力道大,胎死腹中。

 

《今周刊》今年3月針對第11屆新國會進行全體立委調查,也同步進行勞工民調。在113位立委中,共有83人回覆問卷,認為過去兩個政府改革未竟全功,主因是「朝野意見難整合」。

 

不過,在這次調查中,表態立委展現高度共識,近9成支持新政府「即刻啟動勞保改革」;本刊委託市調機構波仕特同步進行的勞工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近7成勞工知道勞保即將破產,高達74%支持即刻啟動改革,相較本刊四年前相同調查,支持度提升14個百分點,足見民眾也正在凝聚改革共識。

 

作為曾參與勞保年金化修法的立委,又是國家未來四年的掌舵者,勞保改革絕對是賴清德就任後,最重要且急迫的任務;改革當前,當年藍綠在立法院加碼種下的因,如何再次透過修法、導正惡果,新國會朝野立委也責無旁貸。

 

甚至,勞工也必須認知,攸關自己權益的勞保年金非改不可。因為只要攤開各項勞保給付公式,對照先進國家標準,你便會驚覺,台灣的年金給付標準實在太寬鬆了!

 

從民眾最敏感的給付率來看,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22年的調查,日本、韓國所得替代率分別僅32%、31%,德國、英國約高於40%,以相同條件檢視台灣,所得替代率卻超過63%,且繳交的費率還不如德國、日本、英國等國高。

 

再看只採最佳5年投保薪資的給付計算基準,對照先進國家幾乎用終身納保時間,少則採最佳25年、35年,台灣標準堪稱世界奇觀。這樣的年金制度,要如何永久不倒?

 

勞保改革

 

「每個年齡層都要承擔一點」

須有配套  保障弱勢、兼顧公平

 

台灣推動勞保改革缺的不是方案,而是執政者的決心、朝野的合作與民眾的共識。歷來改革方案中,多繳、少領、延後退、政府撥補,都是基本配方。

 

「改革一定是全部都動、多管齊下,現在制度造成很不平衡的狀態,每個族群、年齡層都要承擔一點壓力,不能採單一路徑,把成本集中在同一群人身上。」傅從喜說。

 

但如何著手?先看衝擊較小的方案。

 

延後退休已經是國際趨勢!」前勞保局長、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副執行長鄧明斌點出,台灣將在二六年將勞保法定請領年齡調高到六十五歲上限,他認為還有延後空間,但改革要有務實的配套,政府須先創造對高齡勞動者友善的職場,才能配合年改延退。

 

再看拉長投保薪資計算期間。幾乎所有專家學者都認同,延長的目的是為如實反映被保險人繳費和給付的權利義務,也藉此消除道德風險。最合理的方式,當然是計算終身納保期間薪資,不過這與現行制度相比,改革幅度過大,或許先拉至馬、蔡版本的180個月,會是較可行的作法。

 

至於爭議最大的「砍給付」,現行1.55%年資給付率明顯過高,但實際看2023年勞保老年給付每月平均請領金額,不到1萬9千元。辛炳隆點出關鍵,台灣最高投保薪資長期鎖在4萬5800元,高薪者無法如實申報,導致給付金額偏低。

 

辛炳隆認為,在此前提下,無論怎麼改革,高薪者受影響的程度都有限,反倒是弱勢勞工要付出較大代價。他建議,應把投保薪資拉高幾個級距,讓高所得者貢獻更多保費,擴大費基;但拉高的部分,所得替代率採取累退制,給付不會等比例增加。

 

  • 累退制:此處指的是投保薪資愈高,給付率按比率下降。

 

多數專家學者也認同,勞保年金本來就領得不多,改革過程要保障弱勢,可參照馬英九版本,畫出一條線,薪資低於一定程度者不調動給付率,或保證年金收入,讓低薪者享有最低保障。

 

不過,鄧明斌提醒,保障弱勢勞工若採單一地板價,容易衍生道德風險,因此要考量年資長短,針對不同年資設計不同計算方式,才能兼顧公平性。

 

台灣勞保年金與OECD主要國家年金制度比較

 

讓年輕人繳的錢都為了自己

新舊債務分割處理  值得討論

 

再來,進入調漲費率的討論,不少專家分析新的適足費率時,不約而同提出舊債、新舊分割的概念,這是過去改革方案中,較少被討論的新作法。

 

簡單來說,依最近一次勞保精算報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況下,勞保要維持五十年不倒,所需的「平衡費率」高達27.83%,比現行費率上限的兩倍還高,簡直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27.83%的平衡費率當中,其實有11.56%是為過去未提存的精算負債攤銷,只有16.27%是因應未來世代的給付權益。

 

傅從喜解釋,因為現有勞保制度不平衡,如果費率不調,財務缺口只會愈來愈大,每一次精算,潛藏負債都會增加。若未來將新費率調到16.27%,讓新進的保費收入只需處理新的給付權益,以後就不會再產生新的負債,也就能將過去未提存的債務凍結住。

 

「要讓年輕世代對制度重建信心,告訴他現在繳的每一分錢,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的給付而繳,而不是承擔上一代的債務。」傅從喜說,至於上個世代的未提存負債,也不會馬上實現,政府可分幾十年慢慢來處理。

 

鄧明斌也同意,若將過去的潛藏負債分割處理,加上提高基金運用收益(目前基金十年平均收益逾5%,精算報告以四%估算),新費率或僅需14%就能平衡,與現行費率上限差距不大。

 

賴清德

(圖/UDN.COM

 

賴清德

2008年擔任立委的賴清德曾參與勞保年金化修法,當時立法院亂加碼,種下日後不得不改革的惡果;如今將就任新總統的他,推動改革責無旁貸。(圖/中央社)

 

台灣將成國際重要年改案例

 「很少國家像我們拖到最後一刻才要改」

 

然而,實務上怎麼運行?傅從喜舉例,假設勞工現在40歲,改革後採取新的費率,未來65歲退休的給付,40歲前年資就照舊公式,新的年資採新給付公式,分段處理。「西方國家也是這樣,一個人工作3、40年會經歷多次制度變動,某段年資適用某項公式,是很常見的狀況。」

 

只是,外界對這構想也有疑慮,認為改革後,新的保費不再支應過去負債,可能加速破產。辛炳隆也贊同凍結舊債,但認為新的保險人還是得分擔部分舊債,除了自給自足的平衡費率,或許再多負擔2%、3%是可行的作法。

 

勞保破產危機橫在眼前,就像傅從喜所言,沒有一個不需要付出代價、不痛苦的改革方案,社會各界有構想、有討論,才有前進的可能。「台灣會變成國際上很重要的年改案例,因為很少國家像我們一樣,拖到最後一刻才要改。」

 

2013年,政府端出首個勞保改革方案,當年診斷的所有病症依然存在,原地踏步了10年,病情顯然更惡化了。

 

面對年金改革,曾說「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馬英九,把滴答倒數計時的勞保炸彈留給繼任者;曾說「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的蔡英文,也將任滿交棒。2024年,將接下拆彈重任的賴清德,未來怎麼做?全民睜大眼睛在看。

延伸閱讀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勞保基金即將在2025年入不敷出!退休金協會提3大改革建言書:為何台灣退休金制度全球倒數第8名?
勞保基金即將在2025年入不敷出!退休金協會提3大改革建言書:為何台灣退休金制度全球倒數第8名?

2023-12-22

「愈晚改革,下手力道愈大!」勞保基金已虧830億元…學者示警:降到這水位,當心擠兌潮
「愈晚改革,下手力道愈大!」勞保基金已虧830億元…學者示警:降到這水位,當心擠兌潮

2022-11-11

勞保基金5年後用罄,繳多領少晚退難救!專家提這解方:年增1600億收入,大補財務黑洞
勞保基金5年後用罄,繳多領少晚退難救!專家提這解方:年增1600億收入,大補財務黑洞

2021-09-26

勞保年金改革溯及既往 133萬退休勞工恐少領1/3
勞保年金改革溯及既往 133萬退休勞工恐少領1/3

20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