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今年72歲,手上有幾筆價值不斐的不動產,在新北市3間價值不斐的房產,還有一筆可觀的現金。她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把這些資產有妥善地傳承給一雙兒女。
她的好友陳太太卻語重心長地提醒她:「現在《房地合一稅》不一樣了,妳可別輕易贈與,否則孩子將來賣房,稅可能嚇死人!」
這句話讓張媽媽心頭一震——原來,傳承資產不只要想「怎麼給」,更要想「怎麼給才不會讓孩子吃虧」。
什麼是《房地合一稅》?
舊制只課房屋所得稅、不課土地所得稅。
《房地合一稅》是政府針對房屋和土地賣掉後的獲利都要課稅的制度,強調「實價課稅、合併計算」,大幅改變了過去不動產交易的稅負計算。
房地合一稅為何影響傳承關鍵策略?
因為一旦房產被贈與或繼承,未來子女賣出時有可能會面臨《房地合一稅》。
而房地合一稅的計算基礎(取得成本)、持有期間、計算方式,會根據傳承方式不同而產生巨大差異。
一個決策失誤,未來子女可能多繳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稅金。
不動產贈與、繼承、買賣稅負大不同
其實,傳承房地產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處處是稅務地雷。
贈與、繼承、買賣,每種方式都有眉角。甚至,連「用公司名義持有房地產」都不一定能避稅。
如果你家也有不動產,這幾件事一定要知道:
1. 不動產贈與
贈與的優點是可以在生前分配清楚,讓長輩安心,但稅負真的不輕。
除了要繳贈與稅、契稅和土地增值稅,子女日後賣房時,因為房產是用公告現值計算成本,國稅局認定帳面利潤很高,導致《房地合一稅》非常驚人。
不過,如果是要傳給特定子女,或確定未來不會出售,贈與還是可行的選項之一。
2. 不動產繼承
不動產繼承,在節稅上通常是最有利的選擇。不但免徵契稅和土增稅,若房產是在105年1月1日房地合一上路前取得,還能適用舊制,不用課《房地合一稅》!
即使是新制房產,也能用「繼承時公告現值+物價指數調整」來計算成本,讓日後的稅負更低。
不過,繼承前得先繳清遺產稅,這筆資金要提前試算、規劃好才行﹗
3. 不動產買賣
不動產買賣稅負較贈與輕,因為成本基礎就是實際成交價,未來帳面利潤少,稅也就少。
但這種方式最大的風險在於「真實性」。如果只是走形式、沒金流或報低價,國稅局認定是假買賣、真贈與,那可是要補稅加罰鍰的,得不償失!
用公司持有房地產,就能避稅嗎?小心中招!
很多人以為「房地產用公司名義持有」就可以避稅,其實《房地合一稅》2.0早就補上這個漏洞了。
如果你持有一家公司的過半股權,而那間公司的資產有超過一半是房地產,將來你賣掉股權也會被課《房地合一稅》。
不是沒賣房就沒稅喔,是連公司股權都算在內!
R姐專業建議
《房地合一稅》讓不動產的傳承規劃不再只是「贈與還是繼承」這麼簡單,只是單靠感情、公平或早一步處理,而是需要懂得稅法、時機、結構與工具的搭配運用。
作者簡介_廖嘉紅
傳承風險顧問,協助打造你的幸福人生。
雙寶媽、與乳癌和平共存10年。
家族信託規劃顧問、退休理財顧問、國家級的人身與財產保險經紀人双證照、投資及管理不動產豐富資歷。
粉絲專頁:R姊財富方舟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