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當中,利率變動型保單是貢獻美元保單保費收入的主要動能之一。此保單有兩種利率,一是預定利率,為保單的固定利率;二是宣告利率,通常會隨市場利率調整。當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兩者的差額乘以保單價值準備金,就是該保單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一般來說,宣告利率愈高,對保戶的吸引力就愈大。
因宣告利率是根據區隔資產帳戶的投資績效作為平均報酬率,當市場降息時,宣告利率調整的時間可能落後於市場,因而出現高於市場利率的情況。台灣人壽指出,保險公司可透過平穩結餘調整機制,減少降息對宣告利率的影響。因此,去年當聯準會啟動降息後,美元利變保單挾著「利率緩降」的誘因,買氣明顯增溫。

新制調整產品結構
保戶更有「利」可圖
在過去,利變保單被統稱為「儲蓄險」,存錢、儲蓄目的大於規畫保障,但隨壽險公司即將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保險合約」(IFRS 17),如今的利變保單,即使因整體經濟環境改變而讓保戶更加有「利」可圖,但隨著業者因應新制調整產品結構,儲蓄理財功能已開始淡化,相對的,則是轉為著重於保單的基本功能,也就是「保障」。
綜觀近期市場上的美元利變型保單商品,確實明顯比過去增添更多保障功能,如提高槓桿保障倍數、加入特定疾病保障等;另為增加資金規畫彈性,過去多只有六年期的美元保單,現在也增加二、十、十五、二十年期等較多選擇。
國泰人壽分析,目前市場上較有競爭力的美元利變保單,除透過宣告利率回饋機制,強化資產累積或身故保障外,還額外搭配具有特色的健康保障。如「國泰人壽美利康愛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保險」、「富邦人壽美利大心外幣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便是增添健康保障的新形態保單。
此外,過去還本型保單有固定的還本起始年度,考量保戶有不同的現金流需求,也衍生出不同還本方式選擇。如「台灣人壽美鑫優退美元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生存金給付年齡可選擇五十五、六十、六十五或七十歲。
不過,隨著保單商品的「保障」增加,未來保戶可能也無法如同過去的儲蓄險,繳費期滿解約就領回與所繳保費同等的資金。一名資深業務員坦言,「過去六年期滿解約的儲蓄險,一般就能領回與所繳保費同等的解約金,但現在因為須扣除較高的危險保費,可能要到第八年、第九年才能領回。」

兼具保障、傳承、退休金流
搖身全面資產規畫工具
利變保單轉型為高保障商品,大大改變了保險商品在市場上的定位與功能;公勝保經高二業務中心禾群事業部負責人施志霖對此表示,樂見保單由單純的儲蓄工具,轉向作為更全面的資產規畫要件,無論是提高保障、資產累積或傳承,抑或是退休金流,都能透過正確的保單商品做好規畫。
一名資深保險業務人員也認為,保險的本質終究是「保障」,「如想要短期收益,選擇美元定存就好。美元利變保單適合作為更長期的資產配置工具。」他並強調,從「長期」的角度思考,保戶也不必單純地以「宣告利率」高低,作為選擇商品的考量。
進一步來說,即使如今美元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水準都極具競爭力,各大壽險主力保單宣告利率普遍在四%以上,但國泰人壽強調,宣告利率終究不是保證、固定不變的利率,仍須留意利率調整風險,另應注意匯兌風險。台灣人壽則建議,民眾可善用保單分期繳費方式,定期定額投入保單,平均分散匯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