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46)
一紙最高法院的裁定公文,統一了過去各法院的分歧見解,但也在過去一年多,意外引發一場擴及地方法院、壽險公司,乃至於一般民眾的「保單被解約」亂象。
究竟,這場保險風暴所為何來?
當「你的保單不再是你的保單」時,保戶又該如何自救?
「依據《強制執行法》,債權人聲請就債務人侯××,對於第三人安達國際人壽保險公司、中華郵政公司之上開債權……,予以扣押。」攤開法院寄來的執行命令通知,住在屏東偏鄉、今年67歲的侯先生,眼眶中難掩一絲淚水。
十餘年前,他因母親腦出血失能,決定將經營多年的機車行收了起來,全職照顧母親,孰料不久後父親也跟著倒下。而他自己,因為長期照顧雙親無法工作,導致經濟陷入困難,過程中走上「以卡養債」的惡性循環,在多年的信用卡循環利率加乘下,至今欠下的債務已逾千萬元,而他名下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都已陸續遭到變賣清償。
侯先生以為人生最壞處境大抵至此,誰知,去年一張來自法院的「強制執行命令通知」,讓他僅存的兩張壽險保單也被扣押,相關的醫療保障跟著「被暫停」,人生墜入了「不敢生病」的悲情處境。
場景,轉換到新北地方法院。
「目前一天的新案,一人大概會分到30幾件……,去年7、8月高峰時,更是一天一人就50多件。有半年的時間,我忙到連上廁所和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淑芬(化名)的話語中,透露出一股濃濃的無力感。
她是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的書記官,日常主要工作之一,是受理民事強制執行聲請案件,例如,債權人討不回來的私人借款、房客欠繳的租金等,先透過法院裁判認定確實,債務人若還是不還,債權人就可憑法院的「債權憑證」,送到像是淑芬所服務的當地法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財產,也就是透過法院的協助追討債款。
但就在過去1年,湧入地院民事執行處的案量爆量成長,讓一線處理案件的司法事務官和書記官,個個都大喊吃不消。淑芬回憶,一年來,該院新進的書記官就走了三分之一,「有5、6位在試用期未滿前就走了……。印象中,流動率從沒這麼高過。」
然而,若與一線之隔的「相鄰院區」相較,看似水深火熱的新北地院民事執行處,或許還只是算「小咖」。
相鄰院區,是法界慣稱「天下第一院」的台北地方法院。根據司法院統計,綜觀2019年至2022年間,台北地院的每年強制執行新收案件數,大多落在15萬到16萬件左右,僅2022年小幅上升至18萬件;但就在去年,這一數字猛然飆升到了24萬件,新案數較前1年暴增逾33%。
進入2024年後,成長速度加快,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台北地院相關新收案件來到17.98萬件,已達2022年以前全年平均新收案量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