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蠻紅的網路影片《媽媽得了癌症》,真實故事改編,算是平易近人而且很接地氣,影片一小時多一點,劇情平實卻令人感動。
大意是主人翁原本就是普通上班族,也有個女朋友,家中也有個姊姊已婚有小孩,一切原本平靜快樂的生活,就在母親被醫師宣判得了大腸癌之後,整個人生漸漸失去了自我,女友也因為種種因由而離去,例如沒空陪伴、不適合等等。
整個家庭因為需要用錢,爸爸開口請子女幫忙,男主角跟姊姊也就是普通人,加班兼差各種努力賺錢,但罹癌的媽媽還會不斷聽信偏方,去花幾萬幾萬的大錢,甚至忽略了醫師的叮囑。最終爸爸還要把他們的家賣掉籌錢,準備抗戰個幾年,畢竟請台籍看護要錢,後來改請外傭仍要一筆錢,另外再租房子住也要錢,中產階級跟中低收入戶常常就只差了一場大病的距離而已。
購置自住資產不只是為了自己
還好片中主角他們的家每坪80萬,雖然屋齡40年,還可以賣2500萬,從這些條件去推斷,大概就是台北市的老公寓,或者一些特定地區的電梯舊華廈。我們不是醫師,有關醫療部分我們就略過不談,從財務安全的角度去思考,有一些確實可以聊,首先是自住宅的重要性,影片中的主角還算是幸運,就台灣真實社會中看到的情形,這已經是罹癌之後蠻好的結局。
最後男主角的母親雖然離世,至少一家人沒有搞到負債累累或者姊弟失和、甚至跟其他親戚有金錢往來導致家族破裂等等。關鍵在於--有自住宅當最後的防禦,著作《我在計程車看到的財富風景》一書中,第二篇『自住資產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下一代買份保險』,當中也有6個真實故事可供讀者參考,還沒看過的讀者可以去看一下這本書。
片中這男主角的父親做此決定,主要是不想要再繼續影響姊弟的人生,他們姊弟對這個家庭付出已經夠多,甚至搞到都兩手空空,不斷工作掏空自己身體,看在每一位父親眼裡,不得不做出賣房這決定,縱使這是他們一家人的回憶,他們的「家」。但也好在還有這個家當最後的籌碼。
▲達人認為,購買自住資產不只是為自己,有時候也是為下一代買份保險。
記住!買保險不是拿來賺錢的
第二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是--保險。一般家庭不管是單薪還是雙薪,往往都會因為預算問題,對買保險這事情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反感,一方面可能保險員本身專業度或人格特質問題,也可能因為本身對於保險的不瞭解。
片中沒有提到癌症險的理賠,幾乎沒有提到任何保險,不知道是真的都沒買,還是說作者省略之類,但中產階級對於保險的依賴性是很大的,正因為不像資產階級已建立了財務安全網,更需要靠「正確投保來抵禦突然其來的不幸」。
現代人常常吃外食,又或者在家天天炒菜的家庭主婦,都一樣可能罹病,甚至也有看過一種說法,癌症跟家族基因史最有關係,要得就是會得,很難避免。不管怎麼說,買保險不是拿來賺錢的,很多人買保險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張能賺幾趴?」其實都讓人啼笑皆非,要賺錢就是要靠股票、靠本業,保單功能就是要花較少的錢去買個較大的保障,用以預防我們生大病時,無法給付的金額。
有人說:「萬一都沒生病,那錢不就白繳了?」是,難道我們健健康康一輩子不好嗎?中產階級許多一個錢要打兩個結的家庭,還真的有不少人都是上述這樣的想法,看似荒唐,卻又實在,於是他們選擇「那不要買保險好了」,接著就是順應天命,賭運氣了。
人生黃金期盡早做好理財規畫
第三個可以努力的方向--盡早做投資理財規畫,在片中,男主角看起來是未婚的年輕人,媽媽罹癌前還可以常常跟朋友跑趴,生活算是很逍遙,跟女友也還打算去韓國賞雪看風景等等,假如原生家庭的財力雄厚,那這個年輕人晚點起步倒還無妨,但大多數人應該評估一下,大學畢業後22歲到30歲,這黃金8年的時間,究竟要怎麼規畫比較好。
把時間拿去玩樂花掉,不只傷害健康也傷荷包,片中也可以看到,母親去世後,男主角也不可能再回歸到以前的群體,朋友圈一樣可以開趴的就是那些咖(不缺錢),女友則是變成前女友,這也正常,女性青春就是籌碼,也想要盡快找個可以走一生的對象。
在以前年少時,會覺得這樣的女生很壞,後來長大出社會後就覺得是以前天真了,因為男未婚、女未嫁,除了愛情之外,麵包也一定要評估,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事。
我們一般出身平常,甚至較為辛苦的家庭,最好趁著年輕時累積好股票或者指數ETF,8年的累積滾動,在長輩出一些身體疾病時,就不用財務壓力這麼大,還要接家教、還要加班等等,不要小看過去這8年的滾動。
▲達人建議最好趁著年輕時累積好股票或者指數ETF,在長輩出一些身體疾病時,就不用財務壓力這麼大。
30歲前最好存到第一桶金
就以大家現在都很熟悉的大盤指數ETF來說,年化報酬率用保守的8%去計算(實際上近8年是高過這數字),22歲剛畢業時初始投資金額10萬(從小到大存款跟紅包),然後每月持續投入1萬,這樣8年後會有150萬左右。這150萬雖然不足以買跑車或者買房子當頭期,至少當父母健康出狀況時,還可以擋一兩波。
運氣算不錯,長輩都是屬於克勤克儉的類型,不管怎樣就是要先存,真有餘裕再去做享樂,很感謝父母送我這個無形禮物,沒有家財萬貫,卻有著永遠不會餓到的法寶,勤儉二字幾乎深深烙印在我父母的骨子裡,
也因此很早就開始做理財方面的規畫。「一開始的第一個百萬總是存的特別辛苦,但第二個百萬就會快一些,第三個百萬會更快。」
這是來到台北之後,最深的體悟,當有人還在爭吵第一個一百萬存到有什麼屁用的時候,我們鴨子划水默默達標;當大家還在爭吵股價、房價都是高點時,存兩百萬也沒用!我們繼續靠著複利與減少物欲,依然可達標。重覆著這樣的過程,久了就知道怎麼回事,雨中沒有傘可撐的孩子,更要努力往前跑。
萬事起頭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分享給讀者思考閱讀,謝謝你們的支持與閱讀,祝工作順心,事事都順利。
畢德歐夫提醒:我沒有賴、沒有存股社團、沒有正妹助理、沒有廣告,看到贊助就是詐騙廣告,請直接封鎖與檢舉,以策安全,新讀者請先閱讀粉專置頂文,有詳細專欄資源介紹與防詐公告。
延伸閱讀:急!家人生病請看護「月噴6萬」,賣房500萬想存股領息選誰?00929、00945B...達人:這檔月領4.2萬「比高股息穩」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8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著作:《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