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2024下半年,與民眾切身相關的保險新規定將上路,包含分紅保單不能以「高分紅」為話術、失能險區分意外或疾病所造成,以及旅平險實施新費率,當然還有最受關注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
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基於落實正本理賠及損害填補原則,每次醫療行為的理賠總額必須以該次醫療總費用為限,也就是說,若已有實支實付保單理賠,其他實支實付保單就僅能給付「差額」部分。
對此,金管會表示部分產險業者認為擬定示範條款仍需一段時間,要求給予緩衝期,金管會也同意,因此緩衝期時間由公會自行討論;據媒體報導,產險業爭取10月1日上路,壽險業建議9月1日上路,在溝通後將同步建議10月1日上路。
多項保單改革新制將在7月1日啟動,包含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失能險界定更明確,以及旅平險新費率上路。
實支實付醫療險部分,未來不再接受副本理賠,原訂今年7月1日上路,但因保險業者反映需緩衝期,據工商時報報導,產、壽險公會已向金管會提出,希望延後到10月1日上路,且不溯及既往。
什麼是失能險?
未來不能視「長照保險」銷售
安達人壽官網資訊指出,所謂失能,指的是因為意外或是疾病因素,致使身體某些部位失去功能的狀態。任何人都有可能因意外傷害、身體疾病發生失能,有人是手腳功喪失機能,有人是眼睛失去光明。
那什麼是失能險?失能險,又稱失能扶助險,是轉嫁因疾病或意外傷害喪失工作、生活能力,所衍生相關風險的一種保險。
近來幾年,失能險在國內保險市場不斷轉變,現今市面上已較少僅單獨提供失能保障的商品,多是依附在主要保單的附約裡頭,2020年也有許多保險公司陸續將失能險種停售。
失能險主要保障「生理失能」後的日常生活,無論失能程度是輕、中、重度,只要符合保單條款約定,就可以啟動理賠。保障內容分為一次性給付的失能保險金,以及失能程度認定後,定期給付的失能扶助保險金。
可以彌補因「工作收入中斷+失能後看護」所需的相關醫療及生活照護費用。
依現行失能險等級表,不論是意外或者疾病所造成的失能,都是依照意外失能等級給付,不少保險公司將其當成「長照保險」銷售,使得保險公司理賠風險提升,但7月1日以後,失能給付須區分是意外、疾病所造成的失能。
延伸閱讀:
保戶注意!5壽險21張保單將下架,失能險只賣到6月底...醫療險紛紛停售,與實支實付險新制有關?
分紅機制透明
不能過度宣染「分紅夢」
金管會公布分紅保單新規範,包含:明訂分紅機制要透明、不能過度宣染「分紅夢」、不能以高分紅作為宣傳話術,並要求現金流量測試,分紅保單要設區隔帳戶等,7月正式上路。
分紅保單新制中,主要有5大重點:
1、分紅機制要透明
分紅保單設計的分紅機制要簡單讓保戶可以理解,且保險公司要每年寄發紅利分配通知書給保戶,內容要包含今年可分配盈餘、分配給所有要保人或個別要保人的紅利金額、保單紅利來源、給付方式,甚至若連續兩年沒有達到最可能分紅金額的累積值時,保險公司也要向要保人說明原因。
2、不能過度宣染「分紅夢」
現行壽險公司在分紅保單文宣上多會公布中、高、低分紅假設,7月上路後,不得公布「高分紅」的假設,以免讓保戶誤解可以長期都拿到高分紅。
3、不能以高分紅作為宣傳話術
保險公司要在保單條款明顯處說明「紅利非保證給付、公司不保證給付金額」等字眼,同時在宣傳的文宣與建議書上,僅能列出最可能的紅利金額、較低紅利金額、可能紅利為零的假設。
4、保單定價時要採現金流量測試
金管會規定,保單定價時要採現金流量測試,發放最可能的紅利基礎,選擇利率情境最差的65%。
此外,保險局也要求分紅保單要設區隔帳戶,管理每年度可分配紅利盈餘,確保可持續性、可負擔性、平穩性三大原則,盈餘分配比率不得低於70%。若連二年達不到最可能紅利金額,要提報董事會、向要保人解釋、及向金管會說明理由並提出改善措施。
5、若主約有壽險以外理賠項目,須採核准制
分紅保單除壽險保障外,如果還有醫療、意外等保障,且是放在主約理賠項目中,因傷害與健康給付不會參與分紅,商品設計會比較複雜,若要採這樣設計,就要採核准制,要事先送審。但若醫療、意外等保障是用附約來設計,就可以採備查制。
旅平險變便宜
調降意外死亡、失能給付費率10%
金管會宣布調降個人旅平險中「意外死亡及失能給付」費率10%。以一般出國5天身故保障1000萬元估算,保費約可省60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目前大部分產險、壽險都有推出旅平險或旅綜險,因保險局調降費率表,不是調整發生率上限,因此所有保險公司的旅平險在7月起都用新的費率表,保費必須跟著下降,不會有保險公司不跟進調降保費的情況,但產險公司賣的旅遊不便險則費率不會受影響。
實支實付副本理賠走入歷史
未來不得超過總醫療費
金管會在去年底宣布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原訂今年7月1日上路,但業者表達仍需要緩衝期,保險局普查產險及壽險公司意願後,傾向10月1日上路,一旦拍板,現有保單非保證續保者,一律也跟新保單一樣,未來都不再接受副本理賠。
金管會說明,為避免民眾把實支實付醫療險當作「賺錢」工具,7月起實支實付保險應採「損害填補原則」,也就是必須要正本理賠,如首家理賠不足,第2家可以「差額」方式理賠,原則不可超過醫療總費用,且同器官手術也只能賠1次。
舉例來說,陳先生在今年7月1日之後向A、B公司各買一張醫療住院實支實付保單,陳先生不小心車禍住院,若當次醫療費用共12萬,A公司理賠上限只有10萬元,此時陳先生只能再向B公司領2萬元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