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除了享有壽險保障,還能分享保險公司盈利」的分紅保單,近期於保險市場上崛起。
究竟買分紅保單之前要特別注意什麼?這類保單比較適合哪一類理財族群?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傳統型、投資型壽險的初年度保費,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三五.一%與衰退十一.三%,兩者收入總共三六八六.六五億元,成長了一三.一%。
傳統型保單銷售顯著成長,主要為利變型與分紅壽險的保費挹注,尤其分紅保單的功勞較大。據了解,光今年一月,富邦、保誠、法巴三家公司的分紅保單銷售額,即逾一百億元。
「美國自二○二二年三月升息至今,才讓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降回約三.一七%;反觀台灣,現在依舊是低利率,升息幅度也較美國緩和⋯⋯為對抗通膨,國人除了投資,也會找合適的資金存放工具。」磊山保經睦羣事業部總監謝宛霖點出分紅壽險近期崛起,成為壽險銷售「新寵」的背景環境。
保險公司往往將「紅利共享」概念,作為吸引客群投保的誘因。然而,對有意購買分紅型保單的人,須釐清一些迷思。
靠保險享分紅 須撇除三迷思
首先,消費者投保分紅保單後,除了享有身故、失能給付及保單契約滿期的祝壽保險金等傳統保障外,保險公司還會將保險中額外的死差益、費差益、利差益等,作為紅利發給保戶。
所謂的死差益,即是實際的死亡理賠成本低於預期死亡理賠金額,所產生的收益;費差益,是指保險公司的實際費用率低於預定費用率的差額,所產生的收益;而利差益,則為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率(宣告利率),與預定投資收益率(預定利率)的差額所產生的收益。
分紅給付分為「英式」與「美式」兩種方式。前者為保險公司將分潤進行再投資,適合欲長期累積資產的保戶;後者分潤方式多元,除了採現金發放,也可選擇儲存生息、抵繳保費、再增額購買保險等形式,適合退休族等有現金流需求,或想用分紅購買其他保險的保戶。
以富邦人壽的「富貴長紅」與「美富紅運外幣分紅」兩款終身分紅壽險為例,前者分紅方式有現金給付、儲存生息等,後者只限於購買增額繳清保險;另外,保誠人壽的「福安滿利終身壽險」則是採英式分紅,強調可透過分紅累積保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