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98)
一個規範「大到不能倒的保險」的監理規定,美國為什麼不願意採用?
因為新規範的衝擊影響不只是保險公司,保戶可以選擇的商品也會改變。
面對新規定,為什麼壽險業個個繃緊神經?
先天不良的台灣壽險業,究竟需要哪些配套和在地化措施,才能完成接軌國際的挑戰?
「我們的精算報告都給金管會了,但是不能公布。如果數字被外界看到,大家恐怕會嚇一大跳。」一位壽險業者這麼說。
所謂「數字」,是指各家壽險公司需要增資的金額;「恐怕會嚇一大跳」,是因為至少在業者的自我解讀中,這個精算後的增資金額甚為可觀,「金管會必須維持社會對金融機構的信心,且接軌相關配套措施尚未定案,我想,他們也不會隨便透露數字。」業者揣測。
至於為何需要繳交這份精算報告,答案,就是保險業界私下形容為「大魔王」的三個英文字母:ICS。
三個英文字母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壽險業資本「及格標準」,這個標準的計算規則,來自歐洲的「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新制度下,保險公司面臨較高的利率風險資本計算。」針對新制的影響,全球三大信評公司之一的惠譽在今年8月7日提出報告,報告裡的評估數字,某種程度呼應了業者暗示的「嚇一跳」。
保險業2026年接軌新制
利率風險資本壓力猛升3倍
「利率風險相關的資本計算,升至現行制度下的3至4倍!」惠譽的報告寫道:「許多保險公司為遵循該制度⋯⋯,在中短期內面臨巨大的資本壓力。」
據目前金管會規畫,ICS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同步生效的,還有新的壽險業會計處理準則IFRS 17,「金管會在2015年2月就宣布要接軌IFRS 17,這部分,多數業者已經準備差不多了。難的,是金管會在2020年7月才規畫接軌的ICS制度。」一位業者表示。
用最簡單的方法解釋,IFRS 17是保險業者的「財報編製準則」,與現行制度的最大差異之一,在於要求保險業的負債必須採用「現時利率」計算,「但要如何設定利率?計算之後會讓負債金額增加多少?諸如此類藏在細節裡的魔鬼,就是ICS的規定範圍。」業者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