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用什麼工具準備退休金?」當被問起這個題目,許多投資人採用的可能是近年最流行的「定期定額存股」,儘管定期定額投入的確可以避開「擇時」的難題,但在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與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宮可倫的眼中,背後隱含一大風險,那就是「準備工具過度集中」。
在法國巴黎人壽舉辦的退休論壇上,彭金隆教授分享台灣高齡化有多嚴重。根據統計,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將達20%。
彭金隆教授分析,在自己剛出生時,台灣社會是由二十一個人一起養一位老人家,但近年來因為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共同撫養一位老人家的人數已經縮水到約僅五個人,「再過幾年很可能出現一個年輕人要養一個老人的情況,人口結構的改變,我們的下一代將比我們這一代辛苦許多。」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
當自己的靠山 保險規劃不可少
為了不造成子女負擔,甚至可以當個上流老人,最實在的方法便是透過提早佈局來照顧未來的自己。
「很多人在退休規劃時採用的工具可能太偏狹,例如大家常使用的存股。,然而,未來的風險是不可知的,我們必須使用至少2種以上的工具為未來做準備較為恰當。」彭金隆教授點出許多投資人都有的盲點。
他認為,所謂2種以上的工具,一種要能高度自律,另一種要有分散風險的功能。「高度自律的資產配置工具」如存股、基金或存款「分散風險」則必須兼顧保障的特性,如:保險。
究竟有哪些保險產品適合拿來為退休生活作準備?彭金隆教授分析,為提供退休後的醫療費用來源,可買實支實付醫療險、重大疾病保險、癌症險或長期照護保險…等;若是著眼創造老年穩定的現金流,可買儲蓄險、養老險,或是投資型年金壽險…等。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宮可倫
以兼具保障性質的GMDB保單 規劃退休生活更安心
在擁有基本的保障後,宮可倫副教授建議大家可以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對抗空頭市場的風險,尤其是距離退休愈近、當財富累積到一定金額時,受空頭市場影響會更大。他因此建議:「在年輕時,假設沒有任何保險,應該先買保障型商品來打底,但是隨著年齡愈來愈大,開始做退休準備後,累積的資產愈來愈多,在資本市場的曝險也會隨之提高。」
宮可倫副教授舉例說明,假如某個人有價值一千萬元的股票,遇到市場走空、崩盤時,損失的金額是較高的,「相較股市或一般的投資型商品,具備「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特性的保險商品,對希望以進可攻退可守的族群來說,即是適合規劃未來退休生活的資產配置工具
特別是退休準備金很可能是民眾這輩子所需要的最大一筆金錢,如何安排非常重要。
儘管多數民眾目前已經有「長期投資」的觀念,但經常忽略掉市場是循環的、會有上上下下的走勢,「所幸根據歷史經驗我們知道,市場整體來說是向上的,只要你投資累積的時間夠長,能獲利的機率較高,只是要注意在市場下行時身故的風險。」宮可倫副教授這樣提醒大家。
以微笑曲線的理論來說,只要民眾能定期定額投入,儘管起初買在市場高點,在市場低點時能累積較多單位數,因此當市場再回到高點時就能有獲利。不過有別於市場高低點,人生的風險難測,若不幸發生身故的意外,保障才是撐起一家防護的堅實依靠。
為防範人生風險,宮可倫副教授表示,可靠規劃「提供最低身故保險金」的保險(GMDB)作為資產配置工具。他分析:「GMDB可以保證在年金累積期間,受益人拿到的身故保險金不低於某一金額,通常是設定期初投資。如此一來,受益人能拿到的身故保險金就不會是市場下行時的帳戶價值,而是至少是一開始投資進去的錢。兼具保障性質的投資型商品,為保戶顧好人生風險。
身為研究保險的專家宮可倫副教授盛讚:「我一直覺得GMDB是很好的商品,是在投資型保單中,少數對保戶有極大風險分散作用的」。
善用GMDB商品特性 財富傳承更安穩有彈性
此外,宮可倫副教授也分享,GMDB除了可以降低退休風險外,對於安穩傳承也有助益,「通過指定受益人,保戶可以不這麼快把錢給小孩」保有隨時更改受益人的彈性與空間,即可維持在財產傳承與分配上的主控性。
相較起年輕人, 年紀大的保戶身故機率就會比較高。因此,宮可倫副教授認為:「尤其是對年長者來說,GMDB保單相當適合拿來做資產配置的一環。」
最後,面對台灣的超高齡挑戰,彭金隆送給大家兩個口訣應戰:「時間開始愈早愈好」、「準備工具愈多愈好」。及早為退休開始作準備,透過更多樣化的工具來應戰,就有機會為自己累積更強勁的底氣,好好享受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