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了嗎?你也陷入台灣民眾常見退休準備迷思?有鑒於台灣社會對退休議題日益重視,法國巴黎人壽舉辦退休論壇,邀來多位專家為民眾的退休準備知識加值。總結專家看法,台灣民眾普遍有:太晚開始、太樂觀、太消極與工具太少這四項迷思。
在論壇的一開始,理財專家盧燕俐引用《今周刊》在2022年進行的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結果表示,國人自43.5歲才開始啟動退休計畫實在起步太晚。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也認為,年輕人預估未來可能的退休時間落在61歲到65歲之間的預期則偏樂觀,顯示民眾可能「把退休準備想得太簡單」。
此外,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宮可倫也分析,一般人經常把退休準備放在人生規劃順位後段班,「就算家裡有小孩要抱、工作很多煩惱,但退休最重要的就是提早規劃,一定要先踏出最重要的第一步,後面才有第二步、第三步,理財永遠不嫌晚」。
為退休做準備只需要存股就夠? 或是該採用什麼投資工具?
最後一項迷思則是工具太少,彭金隆補充說明,就因為大家對退休準備的態度偏樂觀,採用的工具不夠多樣化,「比如說,有些人覺得只要靠定時定額投資就可以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定期定額的確是很有用的工具,但未來的風險不可知,建議要用至少兩種以上的工具來做準備才行」。
盧燕俐在論壇上表示贊同彭金隆的說法,笑稱自己是「定期定額的專家」,但對許多人認為「定期定額就是不要停利」的看法持質疑態度,她說:「我認為還是要停利,因為你不知道真的需要用錢那天,市場是多頭還是空頭」。
儘管我們無法控制市場是多頭還是空頭,但可以控制為自己買入具保障特性的商品,如「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特性的投資型年金保險商品就是一項好選擇。
所謂擁有「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特性的投資型年金保險商品,與一般投資型年金保險相似,但不同點在於「在年金累積期間,不論投資績效好壞,皆保證最低身故給付」。舉例來說,保戶購入的若是一般投資型保險,在市場走空之時身故,投資帳戶的資產也會跟著縮水,想留給家人的保障同樣跟著縮水;但保戶買的若是「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特性的投資型年金保險商品,不管市場走跌多少,保戶在年金累期間發生死亡事故時領取的身故保險金有最低金額保障,留給家人的愛不縮水。若被保險人在年金給付開始日前身故,身故受益人可享有保單提供的最低身故給付保障;若已進入年金開始給付期間,被保險人就能領到年金,讓退休生活有所倚靠。
此外,「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的投資型年金保險商品是連結類全委標的並採用波動度管理策略,交由專家操盤,讓保戶可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不需要為投資傷腦筋。配合保戶需求,更可以在年金累積期間,選擇累積型或撥回型投資帳戶,不管是以累積資產或追求退休後穩定現金流都可滿足。
選擇具最低身故給付投資型保險商品 拉起空頭市場安全網
以研究保險著稱的教授宮可倫分析,投資市場有漲有跌,當市場下行時若能繼續投資,只要活得夠久,很有機會盼到市場漲回來。然而,生存與死亡並非自己能夠控制,買入提供保障最低身故給付的保險,可為在空頭市場時身故拉起一面安全網。
以法國巴黎人壽推出的「優享人生投資型保單」來說,就是具備「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特性的投資型年金保險商品。法國巴黎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分享,針對民眾在做退休準備時常見的難題,像是:不會挑進場時機、投資後管理不易、追求收益與風險控管難以兼顧,以及在不同年齡階段需求改變卻不知如何調整…等問題,「優享人生投資型保單」可幫助保戶分憂解勞。
值得注意的是,「優享人生投資型保單」此次找來資產管理專家景順投信合作,景順投信在台灣與全球都有相當豐富的研究資源,目前在全球管理1.5兆美元資產,為全球前幾大資產管理公司,透過多重工具為保戶守住財富。
已經進入半退休狀態的盧燕俐以自身經驗為論壇總結指出,想過開心的退休生活,建議進行適量的體能訓練並培養新興趣,學新的技術、新的技能,才能過上充實的生活。但同一時間,得要有足夠的財富才能優享人生下半場,盧燕俐呼籲民眾提早開始做退休規劃,也別忘了考量通膨帶來的影響;在工具的選擇上,也不該只有存股這個選項,可購入保險商品為財富爭取更高的保障。最後,她再次呼籲民眾:「理財永遠不嫌晚,馬上行動才能達標」。
但要提醒的是,保戶投保後若想更改投資帳戶類型,變更次數以一次為限,且可能有補費或退費的情況發生,另外,本商品保證最低身故給付金額是以美元計算,保戶如購買的是新台幣保單,理賠時可能因匯率不同影響給付金額;民眾在投保投資型保單前,一定詳閱商品說明書、保單條款、投保規定及投資相關風險,充分了解商品內容,在與自身需求相符合的情況下再投保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