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俄烏戰爭、通貨膨脹、升息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保險財務、業務遭受巨大衝擊,有立委用「保險業寒冬」來形容。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有2家壽險與5家產險公司的財務比率未符法定標準、必須增資,包括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與中信產險。
保險業者在去年因為升息加上防疫險慘賠2600億元的雙重壓力,被壓得喘不過氣,但後續還有一項更大的挑戰,那就是2026年必須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保險合約」(IFRS 17)及保險資本標準(ICS)。
2壽險、5產險財務拉警報 年底前將增資或處分資產
黃天牧解釋,根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希望資產與負債面都要改用現實價格去評估,台灣保險業因為在負債面有很多老保單、高利率保單,接軌國際將面臨不小挑戰,因此在接軌前積極要求保險公司充實資本。
黃天牧也說明,由於各家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跟商品結構不同,採用IFRS 17後資本適足率的高低走勢不見得一致。
台灣民眾平均一人有2.56張保單,若保險業任何一家業者出問題,對保戶都可能有不小衝擊。為了提前因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於周四(5/11)在財政委員會就「國內產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及營運情形暨改善計畫」進行專題報告。
在財務比率未符法定標準的2家壽險部分,三商美邦人壽去年底資本適足率(RBC)為155.83%,低於法定標準的200%,淨值比也連續兩期低於法定標準3%。宏泰人壽的部分,則是淨值比連續兩期低於2%,去年上半年淨值比1.64%、去年底再掉到1.13%。
宏泰人壽規劃出售不動產 預計補血80億元入袋
所幸,在宏泰人壽的部分,黃天牧指出,公司已積極著手處分不動產,預估處分利益80億元,可望解決資本不足的問題,讓資本適足率(RBC)回升。
此外,有5家產險業財務比率未符法定標準。不過,金管會表示,這些公司已辦理減資、增資及持續規劃增資,以改善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其中1家已完成增資並符合法定標準,有3家預期在6月底前完成增資即可符合法定標準,另1家預期12月底前可符合法定標準。
黃天牧指出,年底前的目標是希望保險業的資本適足都回歸正常,讓民眾不用擔心保單出問題或業者倒閉。
其中,在去年因防疫保單慘賠2600億元的產險業,今年可望轉虧為盈;在壽險業的部分,金管會也有協助利用安定基金回補資金,並在3月修正外匯準備金上限及沖抵下限,以及新增傳統避險成本提存及沖抵機制等規定。
保險業者接軌國際充滿挑戰 金管會:提供在地化及過渡化措施
金管會進一步指出,考量我國市場結構、壽險業商品特性及業者所提建議,將研議相關在地化及過渡化措施,像是未來在IFRS 17的規範架構下,將給予利率貼水;至於在新一代清償能力部分,將依我國保險業實務現況,提出相關措施,例如股票、不動產及公共建設等,並預計於年底前對外說明。
整體來看,壽險業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率分別為297.8%及5.3%,清償能力尚屬穩健;產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率則分別為231.3%及15.1%,皆高於資本適足等級(RBC)200%及淨值比率3%的標準。
至於個別公司相關財務比率低於法定標準,金管會已於3月31日函請公司於1個月內提具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以提升資本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