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愈來愈多毛小孩的飼主,考慮投保寵物險;但選擇保單時,不僅要注意貓、狗的需求各異,不同年齡、個性的寵物,需要的保障也不一樣。
養兒育女的人愈來愈少,但飼養「毛小孩」的「鏟屎官、貓奴」卻激增。據時勢公司研究預測,今年下半年全台犬貓寵物將達二九五萬隻,首度超過十五歲以下人口數。
只不過,毛小孩一旦生病或發生意外去就醫,不像人類有健保的補助,飼主往往要負擔驚人的醫藥費。嗅到「毛經濟」商機,國內產險業者近年紛紛搶進寵物險市場。
現在飼主為毛小孩投保,憑著寵物晶片號碼,並備妥血統、體檢與注射疫苗證明等資料後,通常即可購買寵物險。
不過,對比歐洲先進國家的寵物險投保率高達六○%到七○%,台灣打從二○○四年旺旺友聯產險推出第一張寵物險保單起,到目前為止,投保率僅不到一%,實在稱不上叫座。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指出,現階段國內的寵物險仍在偏向打帶跑的測試期,難免讓某些人覺得「CP值」還有提升空間。
理賠設自負額 防範道德風險
但話說回來,在寵物險的世界裡,投保率與保單CP值,其實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正是因為國內投保率低,業者尚無法驗證此類保險發生「道德風險」的機率,也因此,短期內保單CP值恐怕難有破框式的提升。
所謂道德風險,淺白地解釋就是動物不會說話,難保不會有惡人買了保單後,「刻意」讓寵物發生「意外」,靠保險理賠賺黑心錢。據英國在一○至一一年間統計,寵物險詐騙數量是一般壽險的四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