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監理大刀揮向儲蓄險,2020年保費應聲喊漲,銀行定存族資金急尋出路。投信法人認為,保本型基金、目標到期基金、美國短年期高收益債有機會受青睞,甚至不排除結構型商品將捲土重來。
元月起,壽險業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包括儲蓄險在內的壽險保單保費將提高,金管會更規定7月起提高儲蓄險的死亡保障,依年齡區分,死亡保額最高會來到保價金的190%,讓保險產品回歸「保障」本質,但儲蓄險內部報酬率(IRR)將明顯下滑,類定存效果大減,將會使部分銀行資金從儲蓄險流出,尋找其他投資標的。
瀚亞投資副投資長林如惠表示,保險與基金概念不盡相同,對偏好儲蓄險的民眾來說,即便是較保守的一般債券型基金,可能依舊無法符合資金配置需求;然而,目標到期債基金、保本型基金的概念與儲蓄險較相近,有機會在這樣環境改變下獲得青睞。
林如惠指出,目前台灣發行的目標到期債基金以三到六年期間為大宗,預期殖利率則是與連結標的有關,舉例來說,瀚亞三至六年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預期殖利率為6%,但瀚亞2026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因納入三成成熟市場債券,預期殖利率為5.6%。至於投資人較陌生的保本型基金,通常發行時間為五到十年,保本比率約為100%~130%之間。
市場上投資報酬率高於儲蓄險的商品不少,但不受定存族接受的原因在於伴隨著報酬的波動及風險。安聯投信表示,透過適當的篩選及控管,還是有機會找出較佳息收、低波動的產品;例如,美國目前仍為全球經濟體火車頭,美元也往往在市場不確定風險升高時吸引資金轉進,因此美元相關資產仍不失為好選擇,例如高收益債若投資體質穩定、信用較佳的美國企業,並將債券存續期間縮短,便可降低來自利率、信用的風險,達到媲美高評等債券的穩定度。
若存款族想進一步提升資產報酬率,安聯投信建議可選擇結合股債兩大資產特性的平衡型基金,如將高收益債與成長股結合,既可在市場正向時從成長股獲得資本利得,也可在市場保守時以債券息收穩定資產。值得一提的是,若在股債資產外再加入可轉債,便可藉由其可在債券與股票間轉換的特性進一步強化資產跟漲抗跌的特性。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 (https://money.udn.com/money/index) 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