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費時代即將來臨,長年期終身壽險、儲蓄型終身保險、醫療險的影響最大;對於有財富移轉需求的族群、把保險當成強迫儲蓄工具的人,建議在保費調漲前適度購足。
明年起,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各式保險商品將有一波全面性調漲……,明年保費絕對會是史上最貴。」一位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私下透露,高保費時代將在明年到來,也因此,在今年底前,保險商品將有一波搶售潮。
銀行存款利率續調降,保險商品卻「逆向」連番調漲,背後關鍵,就在保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計算公式。簡單講,保險公司為了承擔還未到期的責任,必須從保戶所繳的保費中,提存一部分資金備用;這筆錢,不能當作保險公司收入,而是一筆負債,稱作責任準備金。
保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要多少才夠未來支應,牽涉到保險費的現值計算,一般都會採取較保守的作法。舉例來說,保險公司在計算保費時,會將保單的收入現值,換算成未來各項支出、費用的現值;在計算現值時所選定的折現率,就是所謂的保單預定利率。
儲蓄險、終身壽險 漲最多
而責任準備金利率,會比計算保費的預定利率更低,且由主管機關統一規定。「雖然責任準備金利率與保險公司關係較大,不見得直接影響保費,但全球利率走低,保險公司長期獲利表現困難,與保費息息相關的預定利率,也可能趁勢調降。」某保險公司業務主管表示,同樣給付條件的保單,當預定利率走低時,保戶要繳的保費自然就變貴。
「國內壽險保單已走入低利率時代,明年將邁入新超低利率階段。」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副總經理廖運宏指出,二○○三年至今,台灣壽險保單進入低利期已超過十三年,近來更因為歐洲、日本央行祭出負利率,全球資金只好往美國、亞洲國家跑;資金大量湧入後開始買債,壓低債券殖利率,目前國內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不到○.七%。
據保發中心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壽險業約有十九兆元投資資產;其中八兆元國內資金運用收益率偏低,剩下十一兆元海外投資部分,未來收益也將日益艱辛。
廖運宏表示,「新保單資金收進來後,若要維持過去收益水準,保險公司勢必會承擔較高風險。也就是市場利率與保單利率,已有相當差距,若不調降保單利率,保險公司風險恐怕過大,因此須以保費調整方式,反映市場利率真實情況。」
據廖運宏推估,隨著公債殖利率不斷下滑,影響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公式,目前計算出來的新台幣、美元保單,可能必須調降兩碼,即○.五%,等於明年新台幣保單利率將不到二%。
預期長年期終身壽險漲幅,大約在一至二成,其中,影響較大的保險商品,主要是具有「理財導向」的儲蓄型保險,及傳統型終身壽險,尤其是增額型、還本型商品漲幅最大,其次是一般型終身險,調漲幅度最小的是定期險。
明年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將間接影響保費金額,民眾不要盲目搶購,回歸自身需求才是聰明作法。(攝影/劉咸昌)
理財還本型商品 影響大
像儲蓄型保險、每年都可領回一定的生存保險金,到明年調漲幅度,就會讓保戶特別有感。「最簡單的例子是,一般壽險有死亡發生率問題,可平滑費用調漲帶來的衝擊;但訴求年年領回,或幾年後還本的商品,一旦利率調降,對保險公司就有立即影響,因此儲蓄型、還本型保險商品,會是年底停賣重點。」淡江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指出。
一位壽險公司主管則表示,「目前市售儲蓄型保險或還本型商品,預定利率還有二.二五%,若明年隨著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順勢再降兩碼,那麼只有一.七五%的儲蓄險,對保戶來說,就真的失去吸引力。」
以此來看,影響最大的族群,首先是「把保險當成財富移轉工具」的高資產人士;其次,則是「把保險當成強迫儲蓄工具」的年輕人。其中,對於準備利用儲蓄險或終身壽險,進行財富移轉規畫的族群來說,在現階段保費調漲前,的確可以考慮適度購足。
至於對年輕族群影響,業者舉例,若三十歲年輕人,今年投保最單純的二十年期終身壽險,保額一百萬元,年繳保費約為三萬元;但若到明年選擇相同保單,保費可能就要三.五萬元。若改成短年期繳費、例如六年,或選擇增額、還本型等較複雜保單,金額就會更高。
不過,也有業者指出,這次的保費調漲,或許也是扭轉國人保險觀念的機會,從原本的「用保險進行儲蓄理財」,改變為「保險就是純粹的保險」。
由於定期險是受到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影響最小的險種,因此,年輕族群的思考方向應該是藉由定期險補足個人保障,再用其他的投資工具進行理財規畫。
「這個觀念,有點像是先決定要蓋多大的房子,再以預算定出要選用什麼樣的建材。」廖運宏說,有子女、家庭經濟責任重的人,就算預算不足,最好也要為自己買到年收入十倍的保障。
例如:年收入六十萬元的三明治族群,在肩負家庭責任下,就要買足六百萬元的保障,確保家人未來十年生活無虞。若此時檢視保單,發現壽險保額不足,在預算考量下,就可搭配二百萬元的定期險,加上四百萬元的意外險,保費相對低很多,也能有效達到保障。
若是更年輕的族群,保險檢視重點,就在如何以有限預算,做到相對完整的保障。「一般保險主約比較貴,年輕人家庭責任相對較輕,剛開始不用買到太高的保障,只要搭配保費便宜的定期壽險附約,建構足夠的基本保障即可。」廖運宏表示。
醫療險將調高保費 可補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壽險之外,醫療險也會隨著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而拉高保費,若是有醫療保障缺口的人,倒是可考慮在這次保費調漲中趁機補齊。
台北一位陳小姐,剛進入社會時,只買了基本的醫療保障,後來因為工作忙碌、日夜顛倒,導致身體免疫功能失調,「雖然之後恢復健康,但我卻被保險公司拒於門外,成了拒保對象。因為我是免疫功能有問題,保險公司最怕遇到這樣的客戶了。」她說,經過這件事後,自己對小孩的醫療險也特別重視,趁著保費調漲時,也會再檢視一次保單,在小孩體況不錯時,買到足夠保障。
面對保費調漲在即,一名銀行理專就私下表示,「近期銀行財富管理的業務方向,就是『去定存化』,哪種商品有賣點,就會努力賣。」銀行去化定存目標明確、加上明年保費確定調漲,在此之下,保險商品大戰也將進入白熱化。
但不論業界銷售話術如何,最重要還是回歸個人需求,審慎考量財務狀況外,也要留心保險商品內容,才是理性、聰明的消費者。
儲蓄險填錯受益人 恐多繳稅
很多「有閒錢」的高資產人士會以儲蓄險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但財務規畫目的不同,受益人填寫也有不同學問。富邦證券財富管理部協理陳秋蘭表示,實務上有不少想藉由儲蓄險理財的民眾,因為年齡較長、或不符合投保規定,往往會以小孩作為「被保險人」。
不過要注意,在「要保人」及「受益人」部分,還是要填寫父母的名字,否則等到開始領回保險金時,就會有贈與稅或最低稅負問題。
另一方面,若資金要留給小孩,那小孩除了要在「被保險人」處簽名外,要保人、生存受益人也都要寫上小孩名字,如此滿期金就歸小孩所有。只是年繳保費時,父母可運用每人每年220萬元免稅贈與額度繳費,就不會產生贈與稅與最低稅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