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擁有一台車的壞處著實不少,不過老實說,汽車早已和現代人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算現在不買,日後還是很有可能會買,所以這裡並非要你「不要買車」,只是希望你能「晚10年買車」。當然了,所謂10年並非一個絕對值,還是要視個人實際需求情況來做決定。其實最主要目的只是奉勸大家,如非迫切需要,車子則盡可能晚買,這麼做,對於你財富累積的速度絕對是有幫助的。
買車=「固定支出」的開始
一買車,7種支出接著來
買車除最基本的購車款外,「牌照稅」與「燃料稅」是最先讓人想到的支出。如果是一般上班族買的車款,排氣量約在1600c.c∼3000c.c之間;這個範圍所要支付的燃料稅與牌照稅如下表所示,其中要注意的是,排氣量每升一個級距,每年繳的稅費大概會差別在5千元左右。
但這只是購車的基本支出,等到開車上路之後,養車開銷就會一筆一筆地跑出來。除了要讓車子跑的油錢之外;定期要替車子保養與維修的費用;還有替車子買的車險與開車上路的第三責任險也是必須的。
另外,車子不開時總需停放,所以買房子時就必須考慮多買一個車位,或是在家附近租車位。當然如果開車上班,則還要在辦公室附近再租一個車位。這些開銷都必須先瞭解,才能知道自己能否負擔養車林林總總的支出。
而且以上都還沒有考慮到,買車如果用貸款的利息支出,與違規所要繳的交通罰單、發生意外時的賠償及修車費用等。
在台北市當有車一族,每月開銷超過1萬3千元,如果把開車的費用分成「經常性支出」,與視個人條件的「選擇性費用支出」來看的話,在台北市開車,每月開車的經常性費用支出平均需要6700元。如果你不買車位,且又開車上班的話,你家裡與公司附近的兩個車位租金(停車費)支出,平均需4439元。兩個費用相加,已需11,139元。如再加上應支付的稅費,台北市買一台小車開的每月開銷也要13,016元。(編按:數據參考自《交通部統計處102年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
所以除非是把車子當成生財器具,或者是工作、生活上「必要」代步的交通工具;不然,光是每月養車的成本開銷就非常可觀。加上近年來油價與物價帶動的上漲,以及隨車齡增加,維修成本也開始呈現跳躍式的增加等因素,算下來目前平均一台新車開5∼6年的花費,就等同於你再買一部新車。
經由以上分析之後,相信現在你應能明瞭養一台車的花費,究竟有多麼驚人了吧。那麼如果把這筆花費給節省下來,又能幫助你達成什麼樣的財富效果呢?不妨透過以下的例子來看看。
唯有犧牲享受
才能享受犧牲
Steven最近考慮想買一台車,心想著假日如要載女友四處走走會比較方便。不過,Steven想起許多理財專家所提到:買車不難,但養車的開銷遠大於一般人所想像,於是他趁休假,約了平時幫他理財的財務顧問Fiona,協助他瞭解購車的財務規劃。
見面之後,Fiona告訴Steven,除非必要,租車或大眾運輸都比買車划算。且Fiona還幫他做了個試算,就是如果把購車之後每月的開銷,扣除掉以大眾運輸系統作為代步工具的交通支出,兩者的「差額」拿來投資共同基金。而購買的車價當成是單筆投入的金額。
買一台45萬元的小車,以「差額」7千元,年平均投資報酬率8%試算,則不買車的狀況下,10年投資績效可累積到229萬元。如果買的是80萬元的房車,相對應的支出皆會提高,「差額」若提高至9千元,年平均投資報酬率8%試算,則不買車的狀況下,10年投資績效可累積到342萬元。
Fiona繼續補充,所以,如果Steven購車只是為了要帶女友假日的時候四處走走,也許租車服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至少只有一次性的單次開銷。或者是利用其他交通工具,做定點旅遊的規劃也可達到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