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做好退休金、醫療保險與信託的三重保障,即使目前薪資普通不高,你也可以從容享受退休生活。
劉耀鴻夫妻家庭年收入合計約九十萬元。儘管兩人收入不高,但太太對於房地產投資頗有心得,原本在桃園也有兩戶房產市值約一千五百萬元,最近他們賣掉一間房子,手上有了四二○萬元的現金。另外一四四萬元現金則分別配置在儲蓄險、股票與基金上。
表面上看來生活無虞,但膝下無子的兩人,隨著先生打算六十歲退休(還有七年),兩人擔心退休後收入銳減,不禁產生危機感。尤其兩人無兒女,特別擔心退休安養照護的保障。姜心蕙說:「我們退休後的想像很簡單,就是每人每月有三萬元的生活費,每年還有六萬元的旅遊預算,老了病了,有足夠的醫療保障,不再為錢煩惱。」
參與籌畫濟世功德協進會「託老所」等社福計畫的姜心蕙很感慨地說:「我們接觸過很多老人,協助他們安養的問題,看到他們子女不是無力奉養、就是嫌麻煩互相推託,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不管你有沒有小孩,關於退休安養計畫,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保障一:保終身長看險 選擇身故「不退回」 保費較便宜
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夫妻每年的保險金支出,就花了三十幾萬元,占了家庭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中,光是儲蓄險就有三張,占了每年保費支出的一半左右,年繳逾十萬元的保費。而他們也因常辦公益活動與退休規畫講座,有了「退休安養信託」觀念。即使做了種種準備,兩夫妻仍懷有深深的惶恐,擔心目前的家庭理財狀況,是否能符合他們未來對退休生活的期待?
「針對退休規畫,許多人往往壽險、儲蓄險買太多,醫療保障卻不足。」暉捷財務規劃顧問總經理、亦是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信維點出劉耀鴻夫婦的盲點。
他指出,大多數的人買儲蓄險做退休理財規畫,最大的功能只是「強迫儲蓄」而已,年利率還追不上平均每年二%的通膨率。問題是,屆臨退休的族群,主要問題不在用強迫儲蓄解決收支問題,關鍵在於須找投資報酬率較高標的,彌補資金不夠的缺口。
針對劉耀鴻夫妻的案例,黃信維建議,他們可將兩張儲蓄型保單解除,把火力集中在保障型的保險。除了原本的住院醫療險,可強化重大疾病、殘扶險與長期看護醫療險(長看險)。
以終身型長看險來說,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投保人身故後「可以領回保費」,其年繳保費較高,適合預算充裕的人;另一種是身故後「無法領回保費」,年繳保費較前者便宜一半,適合預算有限、只求保障的投保人。
以一位三十歲男性購買終身型的長看險為例,一張二十年期,保額兩萬元,「身故可領回總保額的一.○六倍」的保單,年繳保費二萬二八六○元,比「身故無法領回的保單」年繳一萬一九四○元,多出一萬九二○元。
以這對夫妻為例,他會建議先生與與太太分別投保每月三萬元給付的終身長看險,但因兩人年齡偏高,兩人每年保費估計約十二萬元。
▲點擊圖片放大
保障二:規畫「安養信託」 若老年失智 由第三方支付花費
膝下無子的兩人可著手規畫「安養信託」。黃信維解釋,所謂的「退休金安養信託」,是年老如果失智,可用信託的方式,由第三方支付退休後花費。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長期看護保險金安養信託」。萬一夫妻同時失能,可由原先設定的「信託監察人」 協助指示做保單理賠。以這對夫妻為例,他們將信託監察人設為所任職的濟世功德協進會,即使同時發生失能,也能同時受到保險金的保障,而通常這些信託的門檻僅十萬元,且到銀行設定的費用只要三千元,每次執行酌收理賠金額的千分之五至單次五百元不等的手續費,如此一來既方便又有保障。
保障三:不動產變現投資 找報酬五%標的 60歲存夠退休金
至於退休金怎麼存才夠?黃信維分析,假設太太的預定餘命為八十五歲、先生為八十歲,目前太太離退休年齡還有十五年,先生離退休年齡還有七年,若想達到夫妻兩人每月三萬元的退休計畫,經過每年二%的通膨率計算,總計需要一八二一萬元才夠。若扣掉夫妻領到往生的勞保年金總計七三四萬元,尚有近一千一百萬元的缺口。
因此他建議,夫妻存款共約四百多萬元,可賣出手上的投資用不動產,清償貸款後挪出二百萬元,使夫妻共有六一八萬元可做投資。只要為這筆六一八萬元找到年報酬率五%的穩健標的,進行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兩人六十歲時,就可存到足夠的退休金。
「想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難!」做好退休理財規畫的姜心蕙說,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現在,他們夫妻更重視養生,對退休生活不再煩惱,而是滿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