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根據衛生署調查,國人癌症險投保率僅四成,龐大的癌症治療費用很容易造成家庭經濟重擔,該如何正確投保,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知名藝人賀一航日前傳出罹患大腸癌,資深藝人卓勝利更因下咽腫瘤第四期在日前不幸離世,這些震驚的消息無一不提醒大家:癌症這個生命的頭號殺手隨時潛伏在你我身邊,在改善自己飲食作息的同時,也該檢視你手邊的癌症險保對了嗎?
新式癌症險 多屬帳戶型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數字顯示,惡性腫瘤已經連續二十九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至二○一○年,因為癌症身故高達四萬一千多人,占死亡人數的二八‧四%,平均每十二分四十八秒就有一個人因為癌症而身故,每位罹癌者的住院天數為十九‧二天,每人的住院醫療費用高達十一‧六萬元。
現代醫學發達,不如過去得了癌症就等於被宣判死刑,但治療癌症的龐大費用,常造成很多家庭的重擔,甚至一家經濟因此陷入困境,怎樣將罹癌風險成本轉嫁給保險公司,成了投保時最重要的事。
市面上癌症險保單琳琅滿目,該如何篩選?壽險業者表示,現在業界新式的癌症險保單,絕大多數是帳戶型,類似一桶金的概念,任何因為癌症而產生的醫療支出,包含門診、手術、化療等費用,都從這桶金中提取,這桶金一旦用完,保單就形同結束。
舊式癌症險保單和新式有何差異?壽險業者表示,最大差異是舊式癌症險保單能不斷申請理賠,但隨著國人罹癌機率越來越高,所有壽險公司都賠翻了,這一批癌症險保單也在三至四年前停賣,現在市面上都是新式癌症險保單。
罹癌率漸增,癌症險的保障卻較之前相對減少,如何幫自己打造癌症險完整防護罩?專家提供三大步驟: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費用支出最貴的就是標靶藥物(就像打靶,治療藥物只針對癌症細胞,不傷害健康細胞),但癌症險保單上,並沒有針對標靶藥物這項支出理賠,它必須靠實支實付「醫療險」中的「住院醫療費用」給付。
步驟一:預算不足 先保住院醫療險
顧名思義,住院醫療險只理賠因「住院」而引起的醫療費用,有些標靶藥物只須門診就可以,因為沒有住院行為,醫療險是無法給付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能與醫生商量,住院一至二天,相關支出就能由醫療險理賠。
若是同一原因需要住院,醫療險也有規定,從出院到下次住院必須相隔十四天,所有費用才能歸零、重新起算。例如住院醫療費用理賠上限是十萬元,第一次住院花費七萬元,若出院後五天,又因為同一原因住院,則能理賠的金額只剩下三萬元。
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說,不論是日額或者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都有理賠上限,不是花多少、理賠多少,而是在當初簽保單一定額度內進行理賠。
步驟二:預算充足 再買癌症險
既然醫療險已經能保足治療癌症中最重要的支出,為何還需要買癌症險?台灣人壽理賠部經理林士聘說,癌症險能補醫療險的不足,要打造癌症防護網,最好將癌症險給補上。
林士聘說,癌症險中有初次罹癌保險金,一旦確定罹患癌症,看當初投保單位數,能先拿五至十五萬元的初次罹癌保險金,以及每次癌症門診醫療保險金等,這些都是醫療險沒有的,「醫療險雖然也有理賠門診,但也必須建立在『住院』前提上,住院前後十四天的門診才符合理賠條件。」
購買癌症險時,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理賠併發症及安寧病房,例如做放射化療時傷到喉嚨,或者傷到胃,併發症一樣需要治療,但併發症治療在癌症險廣告宣傳單上並不會有,只會出現在保單條款上,投保時要記得詢問壽險顧問,因為有些壽險公司至今仍不把安寧病房算入一般住院內。
至於買癌症險該控制在多少預算內?根據投保的雙十原則,全年度保費應該占年收入的一成,癌症險加醫療險最好低於這一成中的一半,例如年收入五十萬元,保費必須控制在五萬元以內,則癌症險投保必須低於二‧五萬元。
步驟三:行有餘力 投保重大疾病險
在自己預算充足情況下,行有餘力再投保重大疾病險,重大疾病險與癌症險有兩個較大差異,第一:重大疾病險不理賠原位癌,第二:一旦確定罹癌後,會有一筆近百萬元的給付金,能因應未來不能工作的生活開銷與醫療費用。
過去有癌症病史的人,還有機會投保癌症險嗎?壽險公司表示,一般來說,只要五年內沒有復發,壽險公司多半會接受,但會批註只要是癌症轉移或者復發,就不理賠,必須是發現新部位的癌症才會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