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去年資本市場一整年的多頭行情,今年以來,各家壽險公司的業務重點,又重新回到投資型保單上,也推出投信代操的全權委託商品搶占市場。新商品與以往有何不同?保戶該如何選擇?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投資績效、投資帳戶損益應併入個人所得課稅,以及連結投資的結構型商品出現多項消費爭議等影響,投資型保單銷售量去年大幅萎縮。不過,今年以來業績迅速由黑翻紅,成為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
報酬率再受保戶重視
數據會說話。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度一、二月的壽險業初年度保費收入中,投資型商品的初年度保費收入高達二百四十五億元,較去年同期的八十二億元成長了近三倍,比起整體壽險業一○%的初年度保費收入成長率,也顯得亮眼許多。因此,許多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度將是投資型商品重回壽險市場主流的一年。
為什麼投資型保單會如此受人矚目?「景氣回春是主要因素,」實踐大學風管系主任彭金隆分析,去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社會大眾的心態變得極端保守,紛紛把手中資產轉移到風險性最低的儲蓄險或利變年金上,「報酬率比定存好一點就行了,重點是要安全。」沒想到,去年的投資市場情勢反而一片大好,也使得原本保守的心態一下子轉為積極,更想要參與其中。
「大家現在好像都已經忘了金融海嘯。」一位業務員觀察,現在只比定存多一點點的報酬率已經不能滿足保戶了,「他們要的報酬率越來越高。」
除了銷售規模急速擴大,在歷經市場的一波大幅起落之後,投資型保單的內涵,也漸漸出現新的變化。從去年下半年投資市場確立回穩之後,包括中泰人壽、宏利人壽等壽險公司,都推出全權委託投信業者代操的投資型保單。今年三月,規模較大的新光人壽,也與施羅德投信合作全權委託的投資型商品。另外,市場上還盛傳,第一金、富邦等業者,都有意推出相似的商品。
「其實法令在○八年初就開放了。」彭金隆觀察,當時因為法令規範不明確,再加上投資市場在○八年中之後急速反轉,壽險業者普遍對全權委託興趣缺缺,直到近期才真正得到關愛。
以往的投資型保單,都是提供數十檔至數百檔的基金投資標的,讓保戶自己從中挑選,同時也要自負盈虧;至於所謂的「全權委託」,顧名思義,就是把原本的投資金額,交由專業操盤人進行投資,如中泰人壽的全權委託帳戶,就是由第一富蘭克林投信操盤。
「傳統的投資型商品就像是自助餐。」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曾崇育形容,早期業者在投資型保險的競爭指標之一,就是投資平台上的基金數量,提高保戶的選擇性;後來業者開始針對個別的風險屬性、預期報酬進行分類,提供給保戶作為參考,也就是所謂的套餐。
享受大戶才有的專人服務
「至於全權委託,就像是沒有菜單的精緻餐館,你把自己的需求告訴廚師,讓他幫你配出最好餐點內容,」曾崇育說。換句話說,與傳統的投資型商品比較,全權委託最大的好處,就是保戶不必煩惱如何從上百檔基金中找出投資標的,是名副其實的懶人投資法;此外,只要單筆投入約三十萬元或是定期定額扣款,就能享受到只有資產規模上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的大戶,才專屬的投信代操服務。
以國內最早推出的全權委託商品、國泰人壽「飛翔人生變額年金保險」為例,連結的投資標的,就是積極、穩健、保守三個不同屬性的帳戶。國泰人壽商品部經理李文瑞解釋,這張委託給國泰投信代操的保單,經理人會根據不同屬性調配投資策略,每季的投資績效也會告知保戶。
而新光人壽新推出的「福氣年年變額萬能壽險」,曾崇育解釋,雖然只有一個帳戶,但會根據時間的推移逐步調整股債比率。「我們是從時間來做主要訴求,用十年的時間幫保戶累計帳戶價值。」
然而要注意的是,雖然投資交由專業經理人操盤,保戶仍然得自負盈虧。李文瑞提醒,許多保戶都以為有專人代操,投資績效從此高枕無憂,「以往的投資型商品也是交給基金經理人操作,只不過現在是全部只給一個人,自負盈虧精神還是不變。」
此外,代操經理人的投資範圍,還是只限於保單條款中列出的標的。「這就像是組合式基金(fund of fund)。」彭金隆分析。但就因為投資標的有限,再加上壽險多是長期資金,代操經理人能創造的超額報酬,其實並不高。
以全球人壽的兩檔全委投資帳戶為例,積極型帳戶去年的淨值增加了二四%,穩健型增加了一二.三%,與其他組合式基金的績效比較,其實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享受專業代操服務,保戶也得多負擔一筆費用。曾崇育分析,除了投資型保險既有的各項費用,全權委託商品還得加收一份約一.二%的經理費以及約○.○五%帳戶保管費。
曾崇育也提醒,大部分保險公司會把這兩項費用從淨值中預先扣除,保戶只能看到扣除後的績效數字。因此,購買前自己得主動詢問,才能曉得真正的投資成本。